黄生借书说的故事

故事
黄允修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年轻人,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买书的钱不够,只能向藏书人借书。可是很多藏书人都不肯借出自己的书,因为他们珍视书籍,怕书被借出去后会遭受损害或迟迟不归还。黄允修为了能够读到更多的书,经常去找当地的藏书人借阅,但几乎每次都遭到拒绝。幸运的是,他结识了一位名叫袁枚的学者,袁枚喜欢黄允修的上进心,常常借书给他。 一天,黄允修到袁枚家里借《东坡七集》来研究一首宋词。袁枚心地善良,看到黄允修那么努力地学习,便请他一起品尝当地的荔枝。在吃荔枝的同时,袁枚还和黄允修分享了他对宋史的研究成果。黄允修感激袁枚的好意,并想向他借些银子,准备到京城去赶考买书。可袁枚却犯了难,他担心黄允修赶考失败后还不起借款,造成自己的损失。但是,他又不愿意失去这个年轻有为的朋友。 最终,袁枚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写下了一篇文章《黄生借书说》,讲述了借书的好处,在文章中,袁枚指出借来的书才珍贵,因为珍藏在别人家中的书籍价值更高,读者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感受到这本书的珍贵和稀有。黄允修读完这篇文章后,领悟到了借书的真正意义,他也从此认为借书比买书更有用,因为只有借到好书才能真正地理解书中的知识。最终,黄允修通过艰苦的努力考上了进士,也圆了自己的书房梦。 黄允修和袁枚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便能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要学会借书,因为只有借阅书籍,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力量。


诗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