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意境深远、历来备受争议的诗歌作品。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悼念已逝的人,有人认为是表达爱国情感,还有人认为是自我评价文才高下的作品,而有些人则将其看作是抒发对侍儿锦瑟的思念。不过,在所有解释中,将这首诗视作悼亡作品的人最多。
这首诗开头提到“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有人认为这是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然而,这种解读未免牵强。但是,第一联的哀悼之情却是真实的。第二联用庄子丧妻鼓盆而歌和期待帝王化成子规而啼血的典故,间接地描绘了人生的起落沉浮。第三联用鲛人泣珠和美玉焚香的传说,曲折地刻画了世俗的迷离和虚无。最后一联抒发了对生前无忧无虑的情感的追怀,而现在却已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宋代诗人刘攽在《贡父诗话》中称,“《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而《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用黄朝英的《缃素杂记》则记载:“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些资料都表明,《锦瑟》是一首曲折含蓄、曲尽其意的诗歌,并因其瑰迈奇古而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