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的赏析

赏析
这篇文章是苏轼在元丰二年为学生王巩家的“三槐堂”提写的铭词,它主要以歌颂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的品德和功业为主题,分五段进行。整篇文章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 文章开头的一、二两段阐述了天命有常的观念,强调了善恶必有因果报应的原则,并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三、四、五段主要记述了王佑手植三棵槐树的经过和期许,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以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子孙昌盛,福气绵绵不断。这也进一步地印证了文章前两段提到的观点,并且突出了主旨。 全文流畅自然,文字简洁明了,叙议结合得当,非常富有感染力。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历史人物身上具有的高尚品德和功业非常崇敬和赞赏,同时也是期望子孙后代能够为继承先辈之遗志而不断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仁厚忠恕的道德观。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与追求的。


诗文: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