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拼音译文赏析

  • sān
    huái
    táng
    míng
  • [
    sòng
    ]
    shì
  • tiān
    xián
    zhě
    guì
    rén
    zhě
    shòu
    寿
    tiān
    rén
    zhě
    yǒu
    hòu
    èr
    zhě
    jiāng
    ān
    zhōng
    zaī
    wén
    zhī
    shēn
    bāo
    yuē
    rén
    dìng
    zhě
    shèng
    tiān
    tiān
    dìng
    néng
    shèng
    rén
    shì
    zhī
    lún
    tiān
    zhě
    jiē
    dài
    dìng
    ér
    qiú
    zhī
    tiān
    weí
    máng
    máng
    shàn
    zhě
    dài
    è
    zhě
    dào
    zhí
    zhī
    shòu
    寿
    yán
    zhī
    è
    jiē
    tiān
    zhī
    weì
    dìng
    zhě
    sōng
    bǎi
    shēng
    shān
    lín
    shǐ
    kùn
    péng
    hāo
    è
    niú
    yáng
    ér
    zhōng
    guàn
    shí
    yuè
    qiān
    suì
    ér
    gǎi
    zhě
    tiān
    dìng
    shàn
    è
    zhī
    bào
    zhì
    sūn
    dìng
    jiǔ
    suǒ
    jiàn
    suǒ
    wén
    kǎo
    zhī
    ér
    shěn
  • guó
    zhī
    jiāng
    xìng
    yǒu
    shì
    zhī
    chén
    hòu
    shī
    ér
    shí
    bào
    rán
    hòu
    sūn
    néng
    shǒu
    wén
    tài
    píng
    zhī
    zhǔ
    gòng
    tiān
    xià
    zhī
    bīng
    shì
    láng
    jìn
    guó
    wáng
    gōng
    xiǎn
    hàn
    zhōu
    zhī
    shì
    tài
    tài
    zōng
    wén
    zhōng
    xiào
    tiān
    xià
    wàng
    weí
    xiāng
    ér
    gōng
    zhí
    dào
    róng
    shí
    gài
    cháng
    shǒu
    zhí
    sān
    huái
    tíng
    yuē
    sūn
    yǒu
    weí
    sān
    gōng
    zhě
    ér
    weì
    guó
    wén
    zhèng
    gōng
    xiāng
    zhēn
    zōng
    huáng
    jǐng
    xiáng
    zhī
    jiān
    cháo
    tíng
    qīng
    míng
    tiān
    xià
    shì
    zhī
    shí
    xiǎng
    róng
    míng
    zhě
    shí
    yǒu
    nián
    jīn
    rén
    míng
    ér
    zhī
    yǒu
    yǒu
    fǒu
    ér
    jìn
    gōng
    xiū
    shēn
    bào
    tiān
    shǔ
    shí
    nián
    zhī
    hòu
    chí
    zuǒ
    jiāo
    shǒu
    xiāng
    shì
    zhī
    tiān
    zhī
    guǒ
  • jiàn
    weì
    gōng
    ér
    jiàn
    mǐn
    gōng
    zhí
    jiàn
    shì
    rén
    zōng
    huáng
    chū
    shì
    cóng
    jiāng
    shuài
    sān
    shí
    nián
    weì
    mǎn
    tiān
    jiāng
    xìng
    wáng
    shì
    sūn
    zhī
    duō
    xián
    shì
    yǒu
    jìn
    gōng
    yún
    zhě
    xióng
    cái
    zhí
    zhēn
    xiāng
    shàng
    xià
    ér
    yún
    zhī
    sūn
    gōng
    míng
    guì
    lüè
    wáng
    shì
    děng
    ér
    zhōng
    shù
    rén
    hòu
    weì
    gōng
    yóu
    guān
    zhī
    wáng
    shì
    zhī
    gài
    weì
  • mǐn
    gōng
    zhī
    yóu
    hǎo
    ér
    wén
    shì
    jiā
    shì
    míng
    zhī
    míng
    yuē
  • xiū
    zaī
    weì
    gōng
    zhī
    huái
    méng
    fēng
    zhí
    zhī
    qín
    shì
    nǎi
    chéng
    xiāng
    zhēn
    zōng
    fāng
    píng
    guī
    shì
    jiā
    huái
    yīn
    mǎn
    tíng
    chái
    xiǎo
    rén
    cháo
    xiāng
    shí
    shè
    huáng
    jué
    shù
    jiǎo
    xìng
    zhòng
    ér
    huò
    yǒu
    jūn
    néng
    guó
    wáng
    chéng
    zhī
    dōng
    jìn
    gōng
    suǒ
    sān
    huái
    weí
    zhī
    xiū
    zaī

原文: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写人

译文及注释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释:
天可必乎?- 天能否被预测或控制?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有智慧的人不一定富有,有仁德的人不一定长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天不一定能被预测或控制,但有仁德的人必定会有后代继承其美德。

二者将安取衷哉?- 如何在天命和个人努力之间取得平衡?

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人的努力可以战胜天命,但天命也可以战胜人的努力。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盗跖虽然寿命长,但最终被杀;孔子、颜回虽然遭遇厄运,但最终都得到了正义的回报。这些都是天命未定的例子。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松柏虽然在开始时遭遇困境,但最终能够长寿不变,这是天命的安排。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善恶的报应会延续到子孙,这是天命的安排。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一个国家要兴盛,必须有有德行的臣子,他们要慷慨施舍而不图回报,这样他们的子孙才能与有德行的君主一起守护太平和国家的繁荣。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魏国文正公是一个有德行的臣子,他的子孙能够与有德行的君主一起守护国家的繁荣,享受福禄荣名长达18年。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我们这些普通人,生命短暂,只能在有利的时候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皇帝会关注有德行的人。

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侥幸得到好的结果,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如果没有有德行的人,国家怎么能够繁荣?

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晋公的住所有三棵郁郁葱葱的槐树,象征着他的德行。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苏轼在元丰二年为学生王巩家的“三槐堂”提写的铭词,它主要以歌颂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的品德和功业为主题,分五段进行。整篇文章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 文章开头的一、二两段阐述了天命有常的观念,强调了善恶必有因果报应的原则,并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三、四、五段主要记述了王佑手植三棵槐树的经过和期许,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以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子孙昌盛,福气绵绵不断。这也进一步地印证了文章前两段提到的观点,并且突出了主旨。 全文流畅自然,文字简洁明了,叙议结合得当,非常富有感染力。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历史人物身上具有的高尚品德和功业非常崇敬和赞赏,同时也是期望子孙后代能够为继承先辈之遗志而不断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仁厚忠恕的道德观。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与追求的。 赏析详情»


读后感
《三槐堂铭》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了解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们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气。王祐作为三槐王氏的一员,拥有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的背景,不仅才华横溢、文章立意高远,而且在乱世之中始终保持着真诚正直的本性。他力劝后晋元帅杜重威忠于朝廷,不投降契丹,得罪了杜重威而被贬谪。即便如此,他依然撰写文章,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展现出了他的忠诚与勇敢。宋朝建立后,王祐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等官职,曾经接受宋太祖的委派,调查大名府官员符彦卿的情况。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符彦卿犯有罪行,将会牵连至少一千多人,但是王祐还是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个重担。经过仔细调查,他发现符彦卿并没有图谋不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皇上禀告了真相,并且愿意以自己全家老小一百多口的性命来担保符彦卿无罪。这种忠诚、勇敢和正直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领略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风范,也深刻认识到忠诚、勇敢、正直等人格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环境和背景与古代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品质依然具有普遍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的前行指明方向。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正义和诚信,保持忠诚和勇敢,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读后感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 注释:苏轼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上天是否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然而,通过引用申包胥的话,他表达了人类行为可以影响命运的观点。他认为,尽管上天会有自己的安排,但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也会影响自己的命运。 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 注释:在这段话中,苏轼谈到了社会上对于天道的讨论和责备。他指出,人们往往会在上天的安排还未完全呈现出来之前就去责怪上天,这种行为会导致善良的人失去动力,邪恶的人却有机会放纵自己。苏轼举了盗跖和孔子等人的例子,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同并不一定代表上天的真实意愿。 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 注释:这段话中,苏轼以松柏的生命力为例,阐述了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天性。同时,他还指出了对于个人行为的善恶,有时需要等到子孙后代才能显现报应。这些都是上天早已决定的。 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嗣虽不得宰相、王公,亦能发扬家声。” 注释:苏轼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而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没有得到应有回报的人,其子孙却可以分享幸福。这就是上天所决定的命运。苏轼还提到了晋国公王佑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正直和难以容忍的行为的尊重和支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