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的说话艺术

说话艺术
开口说话,一言之间,可以兴邦,也可以误国。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而如何在说话中运用艺术呢?我们可以从触龙救赵太后的故事中汲取一些经验。 首先,要察言观色,避其锋芒。当时,赵国遭受秦国急攻,不得不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了做人质的条件。然而,赵太后因缺乏政治经验和溺爱孩子的心理,拒绝了这个条件,并对反对此事的大臣发表了激烈的言论。面对这种情况,左师触龙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冷静地分析,知道如果直接谈及人质问题,会让太后难以接受,结果适得其反。因此,他转而谈及太后和儿子的生活和家庭事宜,最后再引入王位继承问题。通过这样的逐步引导,触龙巧妙地避开了敏感问题,得到了太后的信任。 其次,说话还需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触龙在与太后的对话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比如反复用“吾闻”、“请谒”等敬语,以示尊重。另外,他还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自己的说服力,让太后对他更加信任。这些语言艺术的运用,既显得娓娓道来,又不失亲切和可信。 最后,说话要有技巧和分寸。触龙在与太后的对话中,首先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即支持太后,而不是反对太后:“圣人不能举其过,而论其短”。接着,他通过了解太后的性格和心理,巧妙地引导她。太后的心理一开始是固执的,但触龙通过逐步引导,让太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同意做出让步。这样,触龙既保持了对太后的尊重,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总之,在说话中,察言观色,运用语言艺术,注意技巧和分寸,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做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真正成为一位善于说话的人。


诗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