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及注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字译文:
向东望碣石,观赏沧海。
水面平静,山岛挺立。
树木繁茂,百草茂盛。
秋风萧瑟,巨浪汹涌。
日月运行,似在其中。
星河灿烂,似在其中。
真是幸运啊,唱歌表达志向。
注释:
东临碣石:向东望碣石山。
沧海:指大海。
水何澹澹:海水平静。
山岛竦峙:山峰和岛屿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树木茂密。
百草丰茂:各种草木繁盛。
秋风萧瑟:秋天的风声凄凉。
洪波涌起:大浪翻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中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在天空中闪耀,好像从海中升起。
幸甚至哉:感到非常幸运。
歌以咏志:唱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观沧海》是一首以古体诗形式表现的写景抒情之作,颇具气势和韵味。诗人通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引出整首诗的内容与主题,为读者展示了登上碣石山顶所见到的壮阔海景。在描写大海的景象时,诗人运用了平静和动荡交织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大海的雄阔气势。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句子中,诗人通过简要的描述勾勒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为后文的深入描写打下了基础。
接着,诗人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句子中具体写出了竦峙的山岛,描写了岛上树木和百草的生机盎然,使这些小小的岛屿充满了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而在“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句子中,则更加传神地描绘了大海的汹涌和壮阔,将大海的气势和豪迈尽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诗以“观”字为统领,突出了作者对大海壮美景象的赞叹之情。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宏伟和神奇,用充满想象力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大海的感悟和体验,极具诗意和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断地激励着后人追求进取和自我奋斗,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鉴赏详情»
后世影响:
《观沧海》这首诗,不仅在创作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影响也非常深远。首先,这首诗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次,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时借鉴了《观沧海》的写作风格和方法,使得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范本。再次,这首诗意蕴深厚,表达了诗人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抱负,激励了无数后来者不断追求进取和自我奋斗,具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意义。最后,这首诗还被用作为各种文艺作品的题材和素材,如音乐、绘画、电影、电视剧等,促进了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后世影响详情»
解说: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是曹操传世的诗歌中的一首乐府诗。可以说,曹操是将乐府旧题用来写时事的首创者之一。
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但是曹操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
整个诗篇由四章组成,称为“四解”,在四章之前还有一段“艳”辞起到序言的作用。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展现出曹操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则记载了诗人在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了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
据说,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写成的。在这个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得到深刻的表达。整个诗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局势,还表现出作为历史名人的曹操的一面之缘。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佳作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解说详情»
创作背景:
《观沧海》这首诗的背景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后得胜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所写。当时乌桓是东北方面的大患,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曹操为了巩固后方,决定北上征伐乌桓。经过一番战斗和策略,曹操最终取得了胜利,巩固了他的地位,为南下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背景下,《观沧海》诞生了。作为主帅的曹操,在秋风萧瑟的时刻登上了碣石山,看到了大海波涛激荡的景象,他的心情也像海浪一样起伏不定。他把自己的宏伟抱负和阔大胸襟融入诗歌之中,借用大海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人物的气息。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局势,还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深刻地了解到曹操这位历史名人的一面之缘。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碣石山:在今天的香港,位于新界西北部。
海中山岛:指海中的山峰和岛屿。
起伏:形容波浪连绵不断的样子。
萧瑟:形容风声又凄凉、又不安的样子。
掀起:泛指物体向上或向外翻转。
翻卷:泛指水波向上卷起,呈现出层次感,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庆幸: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