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舟子》拼音译文赏析

  • wèn
    zhōu
  • [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xiàng
    wèn
    zhōu
    qián
    chéng
    duō
    wān
    tóu
    zhèng
    kān
    huái
    fēng

原文: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译文及注释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在夜晚向船夫询问,未来的路程还有多少。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船正好停在湾头,淮河里的波涛汹涌。
注释:
向夕:指傍晚时分。

问舟子:询问船夫。

前程:指未来的路程和前途。

复:表示重复或再次。

几多:多少。

湾头:指河湾的尽头。

正堪:正好可以。

泊:停靠。

淮里:指淮河之中。

足:充足。

风波:指风浪。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作,题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的漂泊旅程以及内心的惆怅之情。诗人询问划船人路程,实则探问自身前途与国家民族前程,表达出他对漂泊生涯的寂寞和黯然,对世道的忧虑和愤懑。诗人感慨万千,欲图感化淮河里的波澜,表现出壮志豪情。但即便如此,每一句话中多少充斥着忧伤的情怀,悲观的心绪。这完美地展示了孟浩然那种沉重的悲痛和迷惘,真实而感人。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第二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话是全诗的重心。通过透过历史的迷雾,穿越到唐代农村的某一个清晨,描绘了诗人的故友亲手烹制美食,邀请他分享美食和美好时光,从而引发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对一个孤独的漂泊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他看到了家庭与亲情中的温馨,却也看到了世间细微处弥漫的哀愁、无奈和彷徨。 在词句之间,孟浩然用寥寥数语,将自己的心境深嵌其中,真实而深刻地表达出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借用大自然的景象,将自身的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整首唐诗,充满诗意、意境深远,是诗歌史上优秀的篇章之一。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孟浩然、黄昏、划船人、路程 黄昏时候,我询问划船人,前面还有多少路程?船夫说:“河湾处正好停船,淮河里浪高风紧。” 译文及注释详情»


孟浩然简介
唐朝 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