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shí
    zhī
    jiāng
    nán
    /
    sòng
    huǎng
    jìn
    shì
    zhī
    dōng
  • [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jīng
    xiāng
    jiē
    shuǐ
    weí
    xiāng
    jūn
    chūn
    jiāng
    zhèng
    miǎo
    máng
    (
    <
    s
    t
    r
    o
    n
    g
    >
    miǎo
    <
    /
    s
    t
    r
    o
    n
    g
    >
    máng
    tóng
    miǎo
    )
  • zhēng
    fān
    chù
    tiān
    wàng
    duàn
    rén
    cháng

原文: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茫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及注释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荆吴:指荆州和吴州,两地相接处。

淼茫:形容江水辽阔广大,一望无际。

征帆:指出征的船只。

天涯一望:指眺望远方,视野开阔,一直望到天边。

断人肠:形容离别之苦,令人心痛。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是唐代诗人周啸天为好友杜晃送行所作的一首诗,直接表述了杜晃即将前往江南地区的情况。虽然题目中是“进士”,但实际上指的是当时的举子。诗的开篇“荆吴相接水为乡”给人以亲切、宽慰的感觉,似乎在劝慰杜晃不要因为离家而感到迷茫和孤单。这里的“水为乡”则是告诉杜晃,身在异地而不要忘记自己的故土和根基。 在第二句“君去春江正渺茫”,诗人以简单平淡的语言描绘了渺茫的长江景象,而通过对“君去”和“春江”这两个元素的组合运用,诗歌的意味和情感也开始隐约显现出来。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种暗含留恋和不舍的情感让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忧伤和感人。 在接下来的几句“晚日照空红烟起,遥林犹似轻盈涟。扁舟暂来复去返,楚客难尽此登临。”,周啸天细致描写出了身处长江两岸的壮美景色。这些景色虽然美丽,但却不能让杜晃远离自己久居的地方。最后,“去时雪满天山路,客舍青楼楚水曲。莫听庐山多韵响,应笑岳麓少人知。”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杜晃的真心祝福和慰问,不希望他在外面遭受太多的艰辛和挫折,同时也表示自己在家中会一直思念他,期待着他的归来。 总之,这首诗虽然情感直接,语言平实,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诗歌技巧却值得我们深思。它并非单纯地表述送别的情感,更多的是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留恋和不舍,让人感受到唐代人的友谊和情感交流方式。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代,交往和友情尤其重要,诗歌更是成为表达感情的重要媒介。在这个背景下,孟浩然和杜晃是好友关系。然而,人生离别时常有,这一次杜晃将从荆地前往东吴。对于孟浩然来说,这意味着他要与自己的好友分别。于是,孟浩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送别之情。 《送杜晃之东篱》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杜晃送行而写下的。可见,在唐代,诗歌也是表达离别之情、抒发思念之情的常用方式。在这首诗中,孟浩然以沉郁、深沉的语言,表达出了他对杜晃离去的不舍和思念之情。他描述了当时的景象:春天的江水渺渺茫茫,太阳即将落山,远行的小船将停泊在何处?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与杜晃的相聚很快就要结束,孟浩然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伤与留恋。 总之,孟浩然为友人杜晃送别而写下的这首诗,《送杜晃之东篱》,是传世名篇。他用平实感人的语言,流淌出了浓浓的离别情、惜别意,寄托了对好友杜晃离去的不舍和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离别的悲凉和追思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孟浩然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感情表达能力。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孟浩然、荆州、吴郡、水乡 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汉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孟浩然简介
唐朝 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