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拼音译文赏析

  • wáng
    mén
    guān
    tīng
    chuī
    /
    sài
    shàng
    wén
  • [
    táng
    ]
    gāo
    shì
  • rén
    chuī
    shù
    lóu
    jiān
    lóu
    shàng
    xiāo
    tiáo
    hǎi
    yuè
    xián
  • jiè
    wèn
    luò
    meí
    fán
    cóng
    fēng
    mǎn
    guān
    shān

原文: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译文及注释
胡人在戍楼间吹笛,楼上寂静,海月悠闲。
请问落梅共演奏了几曲,随风一夜充满关山。
注释:
胡人:指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等。
笛:一种吹奏乐器。
戍楼:边防军事设施,用于监视和防御。
萧条:寂静冷落的样子。
海月:指海中的月光。
落梅:指落梅花,是春天的花卉之一。
凡:表示总共。
曲:指曲子,即乐曲。
从风:随着风的吹拂。
满关山:关山指边境山脉,满关山即指边境山脉上满是落梅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适简介
唐朝 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704—765年),唐朝边塞诗人.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早年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安史之乱期间,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又担任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长于古风、乐府,论诗推崇建安风骨。其诗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与岑参并称“高岑”,又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