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别韦司士》拼音译文赏析

  • bié
    weí
    shì
  • [
    táng
    ]
    gāo
    shì
  • gāo
    guǎn
    zhāng
    dēng
    jiǔ
    qīng
    zhōng
    cán
    yuè
    yàn
    guī
    shēng
  • zhī
    yán
    niǎo
    kān
    qiú
    chūn
    fēng
    sòng
    xíng
  • huáng
    shā
    weí
    àn
    bái
    jīn
    biān
    liǔ
    xiàng
    chéng
  • yuàn
    xiāng
    zàn
    bié
    zhī
    jūn
    dào
    chù
    yǒu
    féng
    yíng

原文: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译文及注释
高馆张灯酒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释:
高馆:高级客栈。
张灯酒:点亮灯笼,准备酒宴。
夜钟:寺庙或钟楼上的钟。
残月:指月亮已经过了满月,只剩下一部分。
雁归声:指雁群归来的声音。
啼鸟:指鸟儿的啼叫声。
堪:可以。
求侣:寻找伴侣。
无那:没有那个。
春风:春天的风。
欲送行:想要送别。
黄河曲:指黄河弯曲的地方。
沙为岸:河岸是由沙子构成的。
白马津:古代渡口名字。
柳向城:柳树向城市倾斜。
莫怨:不要怨恨。
他乡:异乡。
逢迎:欢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夜别韦司士》是一首流传于唐代的诗歌作品,作者尚未可考。从文献记载来看,此诗最早见于《全唐诗》中的第二百十四卷,应作于达夫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期。从诗歌内容来看,作者与韦司士初次交往,应该是写给韦司士的送别之作。 对于这首诗歌,在形式上,它采用了仄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的七绝押韵方式,整首诗在文辞方面巧妙、恰到好处。在情感表达上,本诗显现出一种欣赏河西风光和感慨离别之情,通过写意的手法,抒发出作者的友情和惜别之情。 在诗歌结构上,首联展示了饯别的场景,描绘了热闹的酒宴和悬挂的彩灯,寄托了作者友情的深厚。颔联则是借“啼鸟”之喻,寓意着新交的朋友韦司士和作者关系要更加深入。颈联则生动展示了韦司士的旅程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韦司士的祝福和希望。尾联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的惜别之情,引出诗歌的寓意“远近皆有知音”,传递了作者友谊长存的信念。 总之,这首《夜别韦司士》从多个方面反映出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无论是在文辞技巧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将其威严、豪放和细腻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鉴赏详情»


高适简介
唐朝 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704—765年),唐朝边塞诗人.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早年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安史之乱期间,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又担任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长于古风、乐府,论诗推崇建安风骨。其诗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与岑参并称“高岑”,又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