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译文及注释:
江枫逐渐老去,汀边的花草也凋谢了一半,满眼都是败落的红色和凋零的翠绿。楚地的客人登高远眺,正值深秋的天气。引着孤独的蝉鸣,断续的残阳在天边。面对着晚景,心中感伤怀念远方,新的忧愁和旧的恨意交织在一起。
思念千里之外的人,心中牵挂着两地的风情,千重山水。雨过天晴,眺望着十二座翠峰,却无言可说,谁能理解我的高远情怀。即使写下了万般离肠的感受,又能寄托在哪里呢?
注释:
江枫:指江边的枫树。
汀蕙:指汀边的花草。
败红衰翠:指落叶凋零的景象。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
暮秋天气:指秋季即将结束的时节。
引疏砧:指引人思乡的悲鸣声。
断续残阳:指夕阳的余晖。
伤怀念远:指怀念远方的亲友。
新愁旧恨:指新的忧愁和旧的恨意交织在一起。
脉脉人千里:指思念遥远的人。
两处风情:指两地的不同景象和风情。
万重烟水:指山水的层层叠叠。
望断翠峰十二:指远望山峰,十二座山峰相互交错。
侭无言:指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
谁会凭高意:指谁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
纵写得:指即使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也无法解脱内心的痛苦。
离肠万种:指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奈归云谁寄:指即使想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也无从寄托。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本文赏析的对象是柳永的《江雪》一词。该词以写景入手,通过描绘秋天景色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抑郁、凄清之感。
首先,上阕以“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三句话点出深秋时节的景象,境界十分悲壮。画面中的“败红衰翠”传达了万物衰落的感觉,令读者产生凄凉之意。同时,“渐老”、“半凋”之态语表示这种衰败状态并未完全展现,强调后续的凋落将不断进行,推进了词曲的情感进展。
其次,“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两句将主人公引入词曲中,同时点明了他目前所处的季节,为后文情感的表达奠定基础。主人公作为“楚客”,也透露出柳永的人生经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引疏砧,断续残阳里”一句则刻画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疏砧声隐约而至,暗示了此地已是人烟稀少,孤寂而安静。而断续残阳,则是时节的象征,意味着时间正在逝去,生命正在消逝。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怀念故乡、思念亲人,凄清之情溢于言表。
总的来说,柳永的《江雪》以描述秋景为基础,将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形成了深沉、抒情的词曲。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柳永(770年-810年),字景云,唐代文学家、词人。他的创作以爱情词见长,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其代表作《雨霖铃》中,不仅包含了他对爱情的独特感悟,还融入了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疾苦和无奈的反映。
在柳永的一首词中,他描写了古代妇女制作寒衣,以送给在外征战的丈夫。这种行为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妇女们倾注心血制造的寒衣,既是对丈夫的爱的体现,也是温暖和关怀的象征。
柳永在词中提到“每闻石甚声,就生旅愁”,描绘了漂泊他乡的人们经常会听到磨石的声音,这种声音让他们想起家乡的景象,引发了他们对于家乡的思念和惆怅。此处的“伤怀念远”也正是在暗示漂泊者心中的孤独和无依。
这首词展现了柳永对于爱情和家庭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上妇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她们的艰辛。柳永的作品中常常深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他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社会和世界的种种感悟,因此被誉为“词坛巨匠”。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蕙草”一词指一种芳香的草本植物。这一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色,萧瑟凄凉。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楚乡是指楚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这里的“登高望远”形容诗人在高处俯瞰远方,思考人生、悟道理。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捣衣声”指的是女子在河边洗涤衣物时发出的敲打声。这里描述了诗人听到的环境声音。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新旧恩怨的交织之情。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思念之人相隔千里之遥。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这句话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和思念之人的遥远距离。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这句话形容风景优美,让人们感到无限神往。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这句话问出了诗人内心的疑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谁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中情感呢?
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思念之情的无法排解和无奈之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他曾在宋仁宗朝当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