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译文及注释:
飞舞的珍珠伴侣,偶然离开了神仙的行列,还未回到珠宫。取来梳妆,平常的言语中,有几分姝丽的风韵。我想把名花来比拟,但怕旁人嘲笑,谈何容易啊。细细思量,奇葩艳花,只是深红浅白而已,哪能比得上这多情的人间,千娇百媚的美景。
要相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不要轻易放弃光阴。从古到今,佳人才子,很少有像当年的双美那样的。我们要相互依偎倚靠,不要忘记我有才华。希望你像兰花一样高雅,像蕙花一样温柔,在枕边说出你的心意,与我共同宣誓。今生我们决不会像孤雁一样孤独。
注释:
飞琼伴侣:指仙女,传说中仙女手中常拿着飞琼。
偶别珠宫:偶尔离开仙女居住的地方。
未返神仙行缀:没有回到神仙的行列中。
取次梳妆:整理妆容。
寻常言语:平常的话语。
有得几多姝丽:有多少美丽的女子。
拟把名花比:想把美女比作名花。
恐旁人笑我:担心别人嘲笑自己。
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细细想来,美女和花草相比,只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已。
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与美女相比,多情的女子更能占领人间,拥有千娇百媚之美。
须信画堂绣阁:必须相信画堂绣阁中的美女。
皓月清风: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
忍把光阴轻弃:不舍得轻易放弃时光。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从古到今,美女和才子的组合并不多见。
且恁相偎倚:暂且相依偎。
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还没有消失,欣赏我的才华。
愿妳妳、兰心蕙性:希望你有兰花一样的心灵和芙蓉一样的品性。
枕前言下,表余深意:在枕边说出自己的深意。
为盟誓:发誓成为盟友。
今生断不孤鸳被:今生绝不会像孤雁一样孤独。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柳永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词人,其创作的词曲广受欢迎,并且对后人影响深远。然而,柳永的情感经历也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据传,柳永与他妻子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由于一些原因,两人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变。此时,柳永决定离乡远行,希望能够放下心中的烦恼,找回内心的平静。于是,在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或四年(公元1007年)春夏间,柳永和他的妻子一同前往浙江两湖地区游玩。
在这次旅行中,柳永深受当地自然风光的吸引,同时也开始了创作。其中一首词曲便是《玉女摇仙佩·佳人》。这首词曲以其极富感染力的旋律以及深情缠绵的词句而闻名于世。它记录了柳永与其妻在旅途中的种种感受,从对世界万物的热爱,到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曲不仅成为了柳永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爱情词曲之一。
因此,这段创作背景不仅告诉我们柳永离乡远行的原因,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情感生活。通过这首词曲,我们可以看到柳永对于自然美好的热爱,以及他对于妻子的细腻情感。同时,这首词曲也成为了后人追求真挚爱情的标志之一,被广为传颂至今。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来看,《玉女摇仙佩·佳人》这首词是在赞美一位美貌超群、脱俗出尘的女子。词人以“飞琼伴侣”喻指她,充满了神仙般的超凡气质,更加突出了她的美丽与高贵。虽然在人间,但她的气质却远超常人,令人惊叹不已。
在描写这位佳人时,并没有像一般情况下用名花来比喻,而是通过对她的装束和言行的描述,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其美艳和超群脱俗的气质。此外,词人在词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以“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的语句表现出其思考和审慎,也更加突出了佳人的独特魅力所在。
整首词行文流畅,情感真挚,词人通过对佳人的描写,展现了她的高贵美丽和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词人又在情感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突破了传统以名花喻美人的表现方式,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新颖的词意境。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徐飞琼身旁的女伴,不知为何离开了居住的天宫,流落人间,久远未能回归神仙的行列。她随意地梳妆打扮,平凡的言语,但因为生来难以自弃的姝丽,使得周围的女子容颜失色,不敢与之争艳。想将她比作珍贵的花朵,又怕被人嘲笑,如此美丽的女子难以用花来形容。仔细想想,千奇百怪的花草,只是单调的深红和浅白色。而这位女子,却集合了各种美妙之处,受到众人的喜爱和羡慕。
请注意,在华丽的堂舍里,美人们的绣阁中,还有一些佳人在明月和清风下相伴。怎么能轻易地放弃这美好的时光呢?从古至今,难得有才子佳人在盛年相遇。当他们依偎在一起时,也不能抵消我对你的爱更深的情感。希望你的内心纯洁美好,我在你枕边发誓,表达我深深的爱意。让我们相互承诺,此生永不分离。
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他曾在宋仁宗朝当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