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拼音译文赏析

  • mán
    ·
    lóu
    míng
    yuè
    cháng
    xiāng
  • [
    táng
    ]
    wēn
    tíng
    yún
  • lóu
    míng
    yuè
    cháng
    xiāng
    liǔ
    niǎo
    nuó
    chūn
    mén
    wài
    cǎo
    sòng
    jūn
    wén
    huà
    luó
    jīn
    feǐ
    cuì
    xiāng
    zhú
    xiāo
    chéng
    leì
    huā
    luò
    guī
    绿
    chuāng
    cán
    mèng

原文: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译文及注释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高楼。长相忆:长时间思念。柳丝:柳树的细枝。袅娜:轻盈婉约。春无力:春天的气息渐渐消弱。门外草萋萋:门外的草丛茂盛。送君闻马嘶:送别时听到马嘶声。画罗金翡翠:绘有罗纹的金色翡翠。香烛销成泪:烛光照耀下,泪水消散。花落子规啼:花谢时,子规鸟啼声响。绿窗残梦迷:绿色窗户,残留的梦境令人迷惘。
注释:
玉楼:指高大华丽的楼阁。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

长相忆:长时间思念。

柳丝:指柳树的细长枝条。

袅娜:轻盈婀娜。

春无力:指春天的气息还没有完全强盛。

门外草萋萋:门外的草丛茂盛。

送君闻马嘶:送别时听到马嘶声。

画罗金翡翠:指绘有金色和翡翠色的锦缎。

香烛销成泪:烛光照耀下,泪水像融化的蜡烛一样消失了。

花落子规啼:指鸟儿在花落时啼叫。

绿窗残梦迷:指绿色的窗户遮挡了残留的梦境,使人迷惑。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一首唐代著名的词,据传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在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四中载有这样的记载:唐宣宗非常喜爱《菩萨蛮》这首词,并要求令狐绹将其新撰的词送进宫中。为了达到此目的,令狐绹假托温庭筠之手,私下撰写了20阕《菩萨蛮》词并将其进献给了唐宣宗。然而,温庭筠并没有保守秘密,而是轻率地将此事告诉了他人,因此遭到了令狐绹的疏远。此外,温庭筠曾经讽刺令狐绹“中书堂内坐将军”,暗示他没有学问。这一幕也被记载于《乐府纪闻》中。 据资料显示,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应该在大中后期(850—859),而当时温庭筠正处于多次不中进士的困境之中。不难想象,他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焦虑,而这种焦虑也许会在某些时候转化为强烈的情感。于是,他在这种心境的驱使下创作了这首《菩萨蛮》,并将其写成了一曲悲凉、缠绵的抒情词。正是因为这种深情的抒发,才使得《菩萨蛮》成为了唐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楼如白玉:形容高耸的楼房宏伟壮观,犹如白玉般洁白。 萋萋的芳草:形容春天里绿树成荫、青草茵茵的景象。 萧萧的马鸣:形容风吹树叶、马嘶人语等声音清脆悦耳。 思妇:指思念远方离别的女子。 罗帐:用绸缎等材料做成的帐幔。 金色的翡翠鸟:指绣有翡翠鸟图案的帐幔。 芳香的蜡烛:散发出香气的蜡烛。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指落英缤纷,春季将尽;子规清脆的啼叫声又有凄凉之感。 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形容思念之情盎然。 空楼相忆:形容空荡荡的楼房中的回忆与思恋。 这一段文字描绘了春夜中一名思妇在高楼之上怀念远方离别的爱人,以及她内心的悲凉之感。在这个场景中,作者通过楼房高耸、垂柳摇曳、萋萋芳草以及残红飘落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婉约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温庭筠简介
唐朝 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与花间派词人韦庄合称“温韦”。代表作品《商山早行》,《经五丈原》,《利州南渡》,《苏武庙》,《菩萨蛮》,《梦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