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译文及注释:
宝函里面有钿雀和金鸂鶒,沉香阁上是吴山碧。杨柳又像丝一样,驿桥上下着春雨。
画楼里音信断了,芳草生长在江南岸。鸾镜和花枝,这种情感有谁能理解?
注释:
宝函:指珍宝盒,比喻诗篇。
钿雀:指用钿金制成的鸟,比喻华美的装饰。
金鸂鶒:指用金子制成的鸟,比喻华美的装饰。
沉香阁:指建筑物,比喻高耸的楼阁。
吴山碧:指吴山的翠绿色。
杨柳:指柳树,比喻柔软的景象。
驿桥:指官方驿站的桥梁。
春雨时:指春季的雨天。
画楼:指建筑物,比喻高耸的楼阁。
音信断:指音讯中断,比喻失去联系。
芳草江南岸:指江南地区的芳草盛开。
鸾镜:指传说中的神鸟鸾所使用的镜子,比喻华美的装饰。
花枝:指花朵的枝干,比喻华美的装饰。
此情谁得知:指作者的感情,不为人知。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菩萨蛮》是清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十首描绘了女子相思离别的情感。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描写技巧和情感转化,展现了女子内心的跃动和深度的相思之情。
词的开篇“宝函钿雀金鸂鶒”,写出了女子妆容之美,让读者可以想象出一幅美人晨妆的画面。接下来,通过“沉香阁上吴山碧”和“杨柳又如丝”的描写,展现了春山春水的美丽景色,而“又”字则传递了女子内心的情感起伏。随后,“驿桥春雨时”这一描写更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交替,创造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然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再接着是“芳草江南岸”,抒发出女子对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最后,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以“鸾镜与花枝”结尾,表现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塑造出了一个完美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女子相思离别的内心世界。此外,词中的描写手法也是非常巧妙,如起句“宝函钿雀金鸂鶒”、铺叙“沉香阁上吴山碧”、柳丝扣动女子心弦、“画楼音信断”等,都充分展现了温庭筠精湛的文学功力。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第十首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形式,构建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女子相思离别的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xí shuì),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华丽(huá lì):装饰华美,富丽堂皇。
香枕(xiāng zhěn):可以垫在头下、闻香的枕头。
钿雀(diàn què):以宝石或珠子装饰的雀鸟形状的饰品,代表美好和吉祥。
金鸂鵣(xī shuì):一种鹦鹉,身体细长而美丽,有金色与绿色的羽毛,是古代常用的装饰图案之一。
沉香(chén xiāng):香材之一,有香味,多用于制作香料、香熏等。
楼阁(lóu gé):高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吴地(wú dì):指现今江苏省苏州市及其附近地区,古代是吴国的疆域。
青山(qīng shān):常用来形容山峰起伏、青翠欲滴。
杨柳(yáng liǔ):落叶乔木,树枝柔软而有弹性,叶子细长如柳条。
袅袅(niǎo niǎo):形容一些轻柔、缓慢而细微的动作,如轻轻飘动、缓缓上升等。
飘荡(piāo dàng):轻轻地摆动、飘动。
驿桥(yì qiáo):古代驿站的门前所建的桥,一般为单孔拱桥,也是诗文中的常见景象。
细雨蒙蒙(xì yǔ méng méng):形容雨丝细密,像薄纱一般遮盖在天地之间。
画楼(huà lóu):古代建筑,用来欣赏、品评画作。
江南(jiāng nán):江南地区,今天指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
草萋萋(cǎo qī qī):形容春天草木繁茂的样子。
鸾镜(luán jìng):古代传说中凤凰和鸾鸟所使用的化妆镜。
满腹心事(mǎn fù xīn shì):指内心充满了闷闷不乐的烦恼、忧虑等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与花间派词人韦庄合称“温韦”。代表作品《商山早行》,《经五丈原》,《利州南渡》,《苏武庙》,《菩萨蛮》,《梦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