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译文及注释:
两竿落日溪桥上,两根竹竿撑起渔船,夕阳西下,渔夫在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微弱的烟雾在柳树的影子中飘荡。
多少绿荷相倚恨,多少绿色的荷叶相互依偎,相互怨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回头看看,背对着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秋天的声音无不扰乱人的心绪。梦泽蒹葭楚雨深,梦中的泽畔蒹葭,楚地的雨深深地打湿了。
自滴阶前大梧叶,大梧树的叶子自己滴落在台阶前,干君何事动哀吟,干君为何悲伤地唱歌?
注释:
1. 两竿落日: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2. 溪桥:小桥。
3. 半缕轻烟:微弱的烟雾。
4. 柳影:柳树的影子。
5. 绿荷:指荷花。
6. 相倚恨:相互依偎,相互怨恨。
7. 一时回首:一转身,一回头。
8. 背西风:背向西风的方向。
9. 秋声:秋天的声音,指秋风。
10. 搅离心:扰乱心绪。
11. 梦泽:指梦中的湖泊。
12. 蒹葭:芦苇。
13. 楚雨:楚地的雨。
14. 自滴阶前大梧叶:指大梧树的叶子自然掉落在阶前。
15. 干君:古代对朋友的称呼。
16. 动哀吟:发出悲伤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写景诗,通过诗人细腻入微的描述,展现出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使得整首诗有了清晰的背景和意境。在诗人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光线柔和、气氛略带感伤的景象,这与落日高挂的天空、含烟的柳影以及被风吹动的绿荷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两句“半缕轻烟柳影中,一江春水自流浑”描绘了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和河水的流动,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常见景象,但是杜牧通过精准的描绘和用词,使得这些景物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此。
诗的后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则带入了一些情感元素,这些绿荷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抱怨自己的命运,与落日、含烟等景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使用了“恨”字,表达了绿荷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总的来说,杜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以物言志的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篇诗呈现出一种优美、清新、富有情感的氛围。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牧。从诗题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分别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清明时节雨纷纷》,作于齐安(今湖北黄州)。据参考资料显示,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应该在秋天,具体年份不详。
在唐代,诗歌是文化精英们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而杜牧正是当时备受瞩目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生活、自然、哲理等多个方面,风格清新、自然,充满激情和哲思。这两首诗的情感都非常深刻,让人感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深入关注和思考。
可以想象,杜牧在齐安时既沉浸在丰收的收成中,也感触到了秋季的凄美和沉静。因此,他通过自身的情感和感受,借助诗歌这种崇高的艺术形式,轻描淡写地描绘了秋夜和清明时节的景象,自然地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总之,这两首诗词不仅是杜牧艺术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唐代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珍品。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补充汉字译文】
对岸:duì àn,对面的岸。
含烟:hán yān,微薄的烟雾。
淡影:dàn yǐng,微弱的形象或影像。
朦胧:méng lóng,模糊不清。
【注释】
杜牧在此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景象,表现出夕阳余晖、烟雾缭绕、景色朦胧的美感,通过“两竿”之遥,隔河相望,形成了别有一番韵味的美景。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补充汉字译文】
亭亭:tíng tíng,挺拔、笔直。
簇拥:cù yōng,紧密地聚集在一起。
【注释】
杜牧用荷叶簇拥、亭亭挺拔的描写方式,表现了荷叶在微风中簇拥成群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补充汉字译文】
客子:kè zǐ,旅客。
云梦泽:yún mèng zé,古代湖泊名。
苍苍:cāng cāng,形容树木茂盛、枝繁叶茂的样子。
【注释】
杜牧在这里运用自然景观来突出“客子”的离愁别绪,表现出秋天的深情哀怨,通过“云梦泽”、“芦苇苍苍”等景观来刻画秋天的寂寞和凄凉之感。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补充汉字译文】
梧桐:wú tóng,落叶乔木。
吟唱:yín chàng,悲歌或诗歌朗诵。
【注释】
杜牧在此表现出梧桐叶和雨滴之间的对话,透过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描绘出秋天中被雨水打湿的凄凉感,表现了一种深情脉脉的怀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