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拼音译文赏析

  • yuán
  • [
    sòng
    ]
    wáng
    ān
    shí
  •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suì
    chú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 qiān
    mén
    wàn
    tóng
    tóng
    zǒng
    xīn
    táo
    huàn
    jiù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爆竹声中,庆祝一年的结束;春风送暖,进入屠苏花酒的佳节。
千门万户,阳光明媚;总是用新桃子代替旧符号。
注释:
爆竹声中:指庆祝除夕的热闹气氛。

一岁除:指除夕夜,也就是旧年的最后一天。

春风送暖: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出现,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屠苏:一种祭祀用的酒,也是新年祭祀中必备的物品。

千门万户:形容城市或村庄中的房屋数量众多。

曈曈日:指早晨的阳光,光芒明亮。

新桃换旧符:指新年到来,人们要用新的桃符代替旧的桃符,以求祈福。


译文及注释详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宋代宰相王安石所作,其中的“千门万户”形象地描述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喜庆的场景。当春风送暖、旭日初升之时,人们点燃爆竹、喝着屠苏酒,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这些都是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也是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 该诗洋溢着作者对革除时弊和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在当时,王安石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这些改革旨在革除旧的思想观念模式,并推行新的治理法则。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艺作品,更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执政态度。 诗歌中的“新桃换旧符”也寓意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社会思潮,对新旧交替的情感的描绘表明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向往。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展现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情绪,也彰显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所具有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 总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喜庆场景,并体现了王安石对革故鼎新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向往。它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名篇,也是一部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思潮的重要作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详情»


赏析二
王安石的《元日二首·其二》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新年欢乐景象,抒发改革的政治情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国泰民安、万象更新的喜庆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自己“除旧布新”的改革志向和对未来的乐观信心。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热闹欢快的鞭炮声与随之而来的新年钟声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喜气洋洋的场景。春风送暖,屠苏酒畅饮,让读者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在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描绘中,王安石用“曈曈”形容初升的朝阳,透过千家万户的窗户,洒下温暖的阳光,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愿景。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措辞简练,意味深长。在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在每个新年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以驱邪辟祸,希望新的一年获得好运和平安。而这句话在政治背景下寓意十分深刻,表达了王安石“除旧布新”的改革意志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信念。 总之,王安石《元日二首·其二》描绘了一个充满欢乐和变革精神的春节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美好愿景一一呈现,向人们传递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改革的决心,使诗歌既富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又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三
这首王安石的《春日放醴》以描绘春节三种传统习俗为主线,表现了浓郁的祥和欢乐气氛。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的景象,极富感染力。王安石将这些习俗描写得十分细致,从放鞭炮的声音到喝屠苏酒的味道,从桃符更换到春联的变迁,都是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怡然欢乐的氛围。 此外,在这首诗中,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推陈出新的心态。诗中所表现的欢快气氛,正是来源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这种心态与欢庆春节的气氛相呼应,共同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最后,这首诗也具有传统美的品格。虽然现在“贴桃符”的人越来越少,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是广为流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性和深厚度。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到一起,通过他巧妙的笔法,使得这些习俗在诗歌中得到了传承,也让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感受到了一份优美的传统美。当然,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放鞭炮等行为已经不再被鼓励,我们应该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秉承环保理念,创新传统文化。 赏析三详情»


赏析一
这首赋古元日即景察觉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意义,生动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迎接新年时的欢乐场面。作者王安石从民间习俗中选取了具体生活素材,善于抓住有代表性的细节来表现节日气氛。 首先是爆竹声送走旧年的描写,此为古今相传的一种习俗,人们纷纷放炮、点燃爆竹,以驱散陈年旧事。其次是屠苏酒暖洋洋的感受,这是古代春节时必不可少的饮品,用屠苏草泡制而成,香醇可口,代表着温馨祥和的氛围。随后,诗中描述千家万户曈曈初阳的画面,生动地勾勒出那一场壮丽盛景。最后,诗篇以用新符换旧符而结尾,这是古代人们为了祈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风俗,更是该文富含哲理的精髓所在。 总的来说,王安石此篇赋古元日即景,通过极富文学才华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迎新年的热闹景象和民间习俗风情,也表现出他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在这首诗中,王安石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思想家。 赏析一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067年,宋神宗继位之后,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并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当时,宋朝面临着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局势十分紧张。 在这种环境下,王安石主张变法以摆脱困境。1068年,神宗召见王安石“越次入对”,并让他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随着变法的进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新气象,人们开始感受到改变所带来的希望和振奋。 正值新年佳节来临之际,王安石也感受到了这种新气象,于是创作了《元日》这首诗歌。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通过描绘爆竹声和春风等喜庆的景象,表达了新年的喜悦和希望,同时也象征了变法所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 总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政治、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困境下,王安石主持变法,带来了新气象和希望,他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新年和新变化的喜悦和祝福。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一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 一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安石简介
宋朝 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临川县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身后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世人称之为“王荆公”、“王文公”。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梅花》,《桂枝香·金陵怀古》,《登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