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拼音译文赏析

  • shān
    shí
  • [
    táng
    ]
    hán
  • shān
    shí
    luò
    què
    xíng
    jìng
    weī
    huáng
    hūn
    dào
    biān
    feī
  • shēng
    táng
    zuò
    jiē
    xīn
    jiāo
    zhī
    feí
  • sēng
    yán
    huà
    hǎo
    huǒ
    lái
    zhào
    suǒ
    jiàn
  • chuáng
    zhì
    gēng
    fàn
    shū
    bǎo
  • shēn
    jìng
    bǎi
    chóng
    jué
    qīng
    yuè
    chū
    lǐng
    guāng
    feī
  • tiān
    míng
    dào
    chū
    gāo
    xià
    qióng
    yān
    feī
  • shān
    hóng
    jiàn
    fēn
    làn
    màn
    shí
    jiàn
    sōng
    jiē
    shí
    weí
  • dāng
    liú
    jiàn
    shí
    shuǐ
    shēng
    fēng
    chuī
  • rén
    shēng
    shù
    weí
    rén
    (
    zuò
    )
  • juē
    zaī
    dǎng
    èr
    sān
    ān
    zhì
    lǎo
    gēng
    guī

原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写景

译文及注释
山石崎岖路途狭,黄昏到寺蝙蝠飞。
登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释:
山石荦确:山石嶙峋,路途崎岖。
行径微:小路狭窄。
黄昏到寺:傍晚到达寺庙。
蝙蝠飞:蝙蝠在飞翔。
升堂坐阶:登上堂屋,坐在阶梯上。
新雨足:刚下过雨,雨量充足。
芭蕉叶大栀子肥:芭蕉叶子大,栀子果实肥美。
僧言古壁佛画好:和尚说古代壁画和佛像很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用火照亮,才能看清楚。
铺床拂席置羹饭:铺好床铺,拂净席子,准备饭菜。
疏粝亦足饱我饥:简单的食物也能填饱肚子。
夜深静卧百虫绝:夜深人静,百虫不鸣。
清月出岭光入扉:明亮的月光从山上照进门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天亮了,独自出发,没有路可走。
出入高下穷烟霏:行走在高山和深谷之间,烟雾弥漫。
山红涧碧纷烂漫:山上红色的花朵和涧中碧绿的水流交相辉映,色彩斑斓。
时见松枥皆十围:有时候看到的松树和栎树都有十人合抱的粗度。
当流赤足踏涧石:赤足踏在涧中的石头上。
水声激激风吹衣:水声激荡,风吹衣服。
人生如此自可乐:人生如此,自然快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何必局限自己,像马一样被束缚。
嗟哉吾党二三子:感叹啊,我们这些二三个好友。
安得至老不更归:希望能一直在一起,直到老去。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山石》是一首富有表现力的游记诗,诗人使用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山水游记之中。从诗歌开头的“山石荦确行径微”,到最后的“天明独去望云根”,整篇诗歌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地叙述了游踪,记录了游山寺的全过程。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采用了散文中的游记文体,以行程的顺序详细叙述所见所闻所感。与以往记游诗纯粹抒情不同,《山石》注重描写游览路线和画面,给读者留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印象。诗歌中的每个画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人物和景物交替出现,在读者面前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游玩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诗歌开头只用了“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话,但诗人通过这句话对前面的游览行程进行简洁的概括,然后通过后面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山水之旅。诗歌结尾的“天明独去望云根”也表现出了主人公在自然景观下的自由、豁达和超脱,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颂扬。 总的来说,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词语和细致的描写,将游览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亲临其中。同时,将主人公的感受融入其中,让整篇诗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这使《山石》成为一篇值得品味的游记诗。 鉴赏详情»


赏析
《山石》一诗共分为四部分,通过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将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及情景描绘得入木三分,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一般。首句“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写出了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和道路的狭窄崎岖,以及古寺的荒凉陈旧。紧接着的两句“芭蕉叶大栀子肥,新雨足时最可知”描绘了入寺坐定后阶下景物的生动景象,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出了入寺后一夜的情景。先是僧人热情招待,引客人观赏古壁佛画,接着,则是殷勤铺床置饭,借此再次表现出僧人的热情好客。在描述夜晚的环境时,诗人用“百虫绝”反衬出深山古庙的虫鸣之声,在夜深之后才渐渐停息。最后一句“清月出岭光入扉”则用李白“床前明月光”的意境,展现了宁静与深邃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人识,茅店十五里春风”起,写出了诗人离开古寺的情景,令人想起苏轼的《行香子·述怀》:“孤馆灯残,春霏微,梦里游魂欲北归”,诗人的感慨难以言表。接下来,描绘了深山野趣,表现出诗人豁然开朗的情绪:“山路僻远良可骑,径芳深处不知何。”最后两句“一峰仙掌青于海,再得明珠著此身”则凸显出诗人有志向的追求。 第四部分“转蓬莱,步虚无,飘然东去又西航”更像是对这次游历的总结,表达了一种“飘然自得、无所依托”的境界,展现出诗人豁达超逸的性格特点。 整首诗以记游诗的形式来叙述诗人的游历心路历程,内容详实、情感真挚,既描绘了深山古寺的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惊叹和感悟。通过描写山与石的荦确行径微,芭蕉叶栀子果的肥美,以及僧人的热情好客等情形,刻画了古代深山寺庙的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这种宁静、美好、神秘的古朴氛围。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山石》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据说,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一般认为《山石》是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当时韩愈离开他在徐州的职务,前往洛阳。作者在途中游历到了位于洛阳北面的惠林寺,那里有美丽的山水景色和田园风光,给韩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旅途中,韩愈与李景兴、侯喜和尉迟汾等人一起游览此地。他们欣赏到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这种感受激发了韩愈的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山石》诗。 这首诗反映了韩愈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展现了他高超的诗歌才能和艺术造诣。作者通过描绘山石、泉水和树木等元素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深远。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韩愈崇尚自然、反对虚伪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他对唐朝政治的失望和不满。 因此,《山石》是一首精美的山水田园诗,凭借其美丽的形象、深刻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山石峥嵘险峭(zhēn qiào),山路狭窄像羊肠(xiá zhǎi),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táng huáng),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注释: 1. “峥嵘险峭”形容山势高峻险峻。 2. “羊肠”形容道路狭窄、曲折。 3. “蝙蝠穿飞的黄昏”形容夕阳下景色幽美,引人遐思。 4. “山芭蕉”是一种生长在山间的植物,雨后通常生长得茂盛。 5. “山栀”是一种植物,也称作黄花龙胆,有益清热解毒。 6. “古壁佛画真堂皇”表示庙堂的佛像壁画非常古老、庄严,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 7. “爽”表示清晰,明朗。 8. “饥肠”指饿得发慌的肚子。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注释: 1. “百虫”指各种夜间活动的昆虫。 2. “清辉”表示明亮的光芒。 3. “雾霭”形容空气湿润、迷雾笼罩。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注释: 1. “山花”指生长在山间的各种花卉。 2. “涧水”是指山间的小溪。 3. “松栎”指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和栎树,形态高大、郁郁葱葱。 4. “光泽又艳繁”表示山花的颜色鲜艳且充满光泽。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1. “马缰”是指用来控制马儿行动的绳索。 2. “情投意合”表示志趣相投、情感契合。 3. “返回故乡”表示回归故土、回到家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简介
唐朝 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