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译文及注释:
陈遗是一个孝顺的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遗当上了郡主簿后,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时都会把焦饭收起来,回家送给母亲。后来,孙恩攻打了郡城,郡守袁山松出征。这时,遗已经存了几斗焦饭,但还没来得及回家,就跟着军队一起出发了。在与孙恩的战斗中,遗所在的军队失败了,士兵们四散逃跑,遗也逃到了山里。他们没有食物,有些人因为饥饿而死去。但是,遗靠着焦饭活了下来。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他对母亲孝顺的最好回报。
注释:
陈遗:指唐代陈子昂,他是一位孝子。
至孝:非常孝顺。
铛底焦饭:指煮饭时底部烧焦的米饭。
郡主簿:指担任郡守的助手。
恒装一囊:常常带着一个袋子。
贮收焦饭:把底部烧焦的米饭收集起来。
归以遗母:带回家给母亲吃。
孙恩: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将领。
掠郡:攻占城池。
郡守袁山松:指唐代的一位官员,担任过郡守。
聚敛得数斗焦饭:收集了几斗底部烧焦的米饭。
携而从军:带着焦饭参加军队。
战败:打败了。
溃散:军队瓦解,散开逃跑。
遁入山泽:逃到山林中。
饥馁而死:因为饥饿而死亡。
至孝之报:认为他的孝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译文及注释详情»
历史背景:
上面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兆7年(1235年)大元十二年,当时青、兖两州刺史在得到荆州刺史殷仲堪的支持后,以讨伐司马道子的朋党王国宝、王绪为由起兵,使东晋战火再次燃起。然而,这场战争却为一个名叫孙思的道教首领所利用,他趁机聚众反晋,在海上攻打上虞,接着杀县令,袭据会稽,并拥兵数万。很快,会稽、吴郡、吴义、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淳安等八郡纷纷响应了孙思的号召,孙思率领大军准备进攻建康。东晋政府紧急派出刘牢之指挥北府兵前去镇压,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孙思的部队最终被击败退回海岛。但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思又重新攻打上虞,并杀死了谢谈,刘牢之率领军队再次进攻孙思,最终孙思大败退回海岛。但是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孙思的军队沿海北上到长江口,攻击晋国内史袁山松的驻防沪读,然后率领拥有超过10万兵士和2000多艘船只的军队进攻建康。与此同时,晋廷所派刘牢之率领军队在京口对抗孙恩。最终孙思的军队再次失败,损失惨重,孙恩率领余部撤退至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孙恩再一次举军攻打临海,但是失败后他选择了投海自杀。这场战争让东晋政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孙思作为一名道教领袖也因此名垂青史。
历史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陈遗极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因为饥饿而死了很多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注释】:
陈遗:南朝宋时期人物,被誉为“孝行天下第一”。
焦饭(jiāo fàn):煮饭时底部烧焦的米饭,又称“锅巴”。
主簿(zhǔ bù):官员名衙的一种,负责撰写文书、管理公文、印信等工作。
孙恩(sūn ēn):东晋时期人物,曾领导过反抗东晋政权的农民起义军。
吴郡(wú jùn):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和浙江省一带。
袁山松(yuán shān sōng):南朝宋时期人物,曾任吴郡太守,因厌恶官场生活而选择退隐。
沪渎(hù dú):古代水道名,今上海市区北部的黄浦江支流。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义庆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他的著作有《世说新语》和志怪小说《幽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