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拼音译文赏析

  • tóng
    xué
    shǒu
    bié
  • [
    sòng
    ]
    wáng
    ān
    shí
  • jiāng
    zhī
    nán
    yǒu
    xián
    rén
    yān
    feī
    jīn
    suǒ
    weì
    xián
    rén
    zhě
    ér
    yǒu
    zhī
    huái
    zhī
    nán
    yǒu
    xián
    rén
    yān
    zhèng
    zhī
    feī
    jīn
    suǒ
    weì
    xián
    rén
    zhě
    ér
    yǒu
    zhī
    èr
    xián
    rén
    zhě
    weì
    cháng
    xiāng
    guò
    kǒu
    weì
    cháng
    xiāng
    weì
    cháng
    xiāng
    jiē
    shī
    ruò
    yǒu
    jìn
    tóng
    zaī
    kǎo
    yán
    xíng
    xiāng
    zhě
    shào
    yuē
    xué
    shèng
    rén
    ér
    xué
    shèng
    rén
    shī
    ruò
    yǒu
    xué
    shèng
    rén
    zhě
    shèng
    rén
    zhī
    yán
    xíng
    yǒu
    èr
    zaī
    xiāng
    shì
    rán
  • zài
    huái
    nán
    weí
    zhèng
    zhī
    dào
    zhèng
    zhī
    hái
    jiāng
    nán
    weí
    dào
    zhèng
    zhī
    weí
    rán
    yòu
    zhī
    suǒ
    weì
    xián
    rén
    zhě
    xiāng
    yòu
    xiāng
    xìn
  • zuò
    huái
    怀
    yǒu
    shǒu
    lüè
    xiāng
    bān
    zhì
    zhōng
    yōng
    ér
    hòu
    zhèng
    zhī
    gài
    cháng
    yún
    ěr
    ān
    xíng
    zhōng
    yōng
    zhī
    tíng
    ér
    zào
    shì
    shè
    èr
    xián
    rén
    zhě
    ér
    shuí
    zaī
    feī
    gǎn
    yǒu
    zhì
    yuàn
    cóng
    shì
    zuǒ
    yòu
    yān
    ěr
    ér
    jìn
    zhī
  • guān
    yǒu
    shǒu
    cháng
    zuò
    tóng
    xué
    shǒu
    bié
    xiāng
    jǐng
    qiě
    xiāng
    weì
    yún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译文及注释
江南有一位贤人,名叫子固,他并非现今所谓的贤人,但我非常敬仰他并与他交友。淮南也有一位贤人,名叫正之,同样不是现今所谓的贤人,但我也非常敬仰他并与他交友。这两位贤人从未互相过失,从未说过话,也从未交换过礼物。他们的师生关系如同朋友一般,难道他们完全相同吗?我考察了他们的言行,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微乎其微的。他们都学习圣人的道理,因此他们的师生关系如同朋友一般,因为圣人的言行是不会有分别的。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曾在淮南跟随正之学习,他的道理让我深信不疑。后来我回到江南,跟随子固学习,他也同样让我深信不疑。我认识到,所谓的贤人不仅相似,而且互相信任,没有任何怀疑。

子固曾写下一首《怀友》送给我,他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够相互扶持,一起追求中庸之道。正之也常说类似的话。我们应该慢慢前行,走进中庸之道的殿堂,进入他们的房间,与这两位贤人交往,谁能比他们更好呢?我不敢自认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我愿意跟随他们的脚步。

哎呀!官方的职责和私人的关系不能总是混为一谈。我写了一首《同学一首别子固》的诗,以警醒和慰藉彼此。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同学一首别子固》是王安石在青年时期所写的一篇赠别之作,通过描述曾巩和孙侔这两位平素没有来往但是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贤人,表达了想与他们建立共同进步、相互勉励、相互鞭策的君子之谊,早日达到圣贤倡导的最高境界的思想。该文语言真挚,篇幅简短,层次分明,采用陪衬手法,以孙侔陪衬曾巩,则更加突出了曾巩的形象。此外,王安石还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使之互相映衬,留下了深刻而令人回味无穷的印象。 该文章的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非常欣赏,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这句评价也揭示了文章的魅力所在。即使是在极少的文字中,王安石也能够通过精练的笔法和具有深刻内涵的文义,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同学一首别子固》是一篇感情真挚、言简意赅、层次分明的赠别文学佳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一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 注释:此段文字记述了作者赞赏、交友的两位贤人——子固和正之,并指出这两位贤人并未相识,也没有互赠礼物等交往,但他们都受到了作者的极高评价。 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注释:作者思考两位贤人言行相似,是否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和朋友圈子相同,结论是因为他们受到相同的圣人教育,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然是学习圣人的人。因此两位贤人的相似是必然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 注释:作者向正之、子固分别提到对方,对方都相信作者,表现出两位贤人的信任和友谊。子固赠送了一篇《怀友》,表达了他们互相帮助,追求中庸的想法。而正之也有着类似的思想和言行。 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注释:作者表示自己难以确定自己能否达到中庸的境地,但是愿意跟随这两位贤人向中庸的目标前进,相信他们的帮助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这个目标。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 注释:作者表示因担任官职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加上个人原因不能经常相聚,因此写下《同学一首别子固》与子固告别,表达相互告诫和慰问的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安石简介
宋朝 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临川县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身后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世人称之为“王荆公”、“王文公”。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梅花》,《桂枝香·金陵怀古》,《登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