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xiān
    shēng
    huì
    zhōu
    shǐ
    使
  • [
    sòng
    ]
    chén
    shī
    dào
  • wén
    míng
    xīn
    shí
    miàn
    hǎo
    yǒu
    tóng
    gōng
  • cán
    rén
    shuí
    shù
    gōng
  • bǎi
    nián
    shuāng
    bái
    bìn
    wàn
    qiū
    fēng
  • weí
    shuō
    rèn
    ān
    zài
    rán
    wēng

原文: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相关标签:送别

译文及注释
闻名欣识面,听到名声感到欣喜,认识了许多人才。异好有同功,虽然各自有不同的爱好,但都有相同的成就。

我亦惭吾子,我也感到惭愧,因为谁能原谅这种公正的行为呢?

百年双白鬓,经历了百年岁月,头发已经双双变成了白色。万里一秋风,即使在万里之外,也能感受到秋风的凉爽。

为说任安在,为了说出任何话题,我仍然是一个秃顶的老人。
注释:
闻名:听到名声
欣识:欣赏、认识
异好有同功:不同的爱好却有相同的功效
惭:惭愧、羞愧
公:指自己
百年双白鬓:百年之后双鬓已经变白
万里一秋风:千里送鹅毛,万里送秋声,形容距离遥远
任安:指任安书院,为唐代著名书院之一
一秃翁:指自己已经秃顶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陈师道的《送吴远游》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敬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吴远游前往拜谒苏轼的行动,展示了对苏轼才学的钦佩。同时,诗人也表现出自己和吴远游的不同性格和兴趣爱好:“吴生独去谒名流,老夫何以报知交”,并把这种友情与文化创造相联系,“异好有同功”。这句话表达了陈师道、吴远游和苏轼都是珍视文化,爱好学问,这种共同点让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颔联上接“同功”一语,转而写苏轼,表现出陈师道对苏轼的感激和怀念。最后两句“人谁恕此公,岂惟世所稀”展现出对苏轼失势的无奈和对他才华的推崇。 这首诗主题明确,表达了对友情和学问的价值的认可。诗人通过描述吴远游和自己的行为,巧妙地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谊和对苏轼的敬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苏轼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篇幅适中,节奏平稳,情感真挚,语言贴切,可谓一首优秀的送别佳作。 赏析详情»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北宋官员、诗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也是一位能词的诗人,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