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译文及注释:
薰风殿阁樱桃节:在薰风殿阁里,樱桃盛开的季节,
碧纱窗下沈檀爇:翠绿的窗帘下,熏香沈檀燃烧。
小扇引微凉:小扇子扇动微风,带来些许凉爽,
悠悠夏日长:漫长的夏日悠然流淌。
野人知趣甚:野人很懂得自己的处境,不会去问炎热或寒冷。
不向炎凉问:不去问天气的炎热或寒冷。
老圃好栽培:老园丁善于栽培,
菊花五月开:五月时节,菊花盛开。
注释:
薰风殿阁:指宫殿内的一种建筑,多用于夏季避暑。
樱桃节:指樱桃成熟的季节,也可理解为樱桃盛开的季节。
碧纱窗:指用碧绿色的纱布做成的窗户。
沈檀爇:指燃烧着的沈香木,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小扇:指小型的扇子,用来扇凉。
野人:指不受世俗约束的人,也可理解为隐士。
炎凉:指炎热和凉爽,即天气的变化。
老圃:指老园,即种植花草树木的园林。
菊花五月开:指菊花在五月开放,是一种常见的花卉。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词作于1837年的端午节,由顾太清所作。全篇以盆中菊为主题,描绘了词人初夏观赏到秋季花卉而感到格外欣喜之情。上片利用鲜活的描绘手法,通过描述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和熏香驱暑的场景,营造出盆中菊在夏天的生长环境。下片则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来表达因花开发出的欣喜之情,并通过表扬栽培此花的花匠,展现出词人对他人辛勤工作的赞赏。
在本词开头,首先强调的是盆中菊在端午时节开放的特殊之处。这种富有生命力而且逆势而行的特性,成为了词人格外欣赏的原因。在描写盆中菊的同时,词人也借此表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描写盆中菊开放的气氛时,词人利用了多种感官的描绘手法,如温暖的南风、香气扑鼻的沈檀、小扇带来的微凉等,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在下片中,词人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表达出因花开而产生的愉悦之情,展示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词人对盆中菊开放的细腻感受。词人以盆中菊为主题,同时也借此表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整篇文章流畅自然,意境深远,读来令人陶醉。
鉴赏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注释:
[1] 薰风:薰风是指初夏时从东南方向吹来的和暖的风。"薰"在此表示温暖、和煦,多用于形容气候、风情等。初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东南方向的风带来了温暖湿润的空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 沈檀:沈檀是古代一种名贵的熏香料。它是由沉香木和檀木混合制成的,具有独特的香味。"沈"和"檀"分别指沉香木和檀木,两者都是材质优良、香气浓郁的木材,被广泛用于制作香料、香熏剂等。"爇"在此表示烧,通常是指烧制沈檀时的过程。
[3] 老圃:老圃是指经验丰富的菜农。"老"在此表示有经验、资历深厚,"圃"则是指园地、田园,多用于形容耕种、种植等活动。因此,"老圃"可以理解为耕种经验丰富的农民。
注释详情»
顾太清简介: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是现代文学界公认的“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