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浑河水、一线如虹。
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
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
云容。
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
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译文及注释:
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许多山峦和深谷引来长长的风,穿过林荫小道,早晨的阳光晶莹剔透。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楼外绿荫浓密,我凭栏远眺,指向东方。
浑河水、一线如虹。——浑河的水像一条彩虹。
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清凉无比,山谷里幽静的鸟儿在啼叫,冷雾弥漫。
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尽管海天辽阔,我也要在此飞跃。
云容。——云的容貌。
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看着白云和苍鹰,在无心的状态下,它们在虚空中变化。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细草缠绕在险峻的岩石上,岩上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清风阁高耸入云,像是童子一般,排列在高耸的山峰之间。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不知何时才能回去,和朋友们一起谈笑风生,争夺胜利。
注释:
群山万壑:指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景象。
透林皋:透过林木的空隙,看到远处的高地。
玲珑:形容清晨的阳光晶莹剔透。
绿阴深:绿色的草木遮蔽着阳光,使得周围显得阴暗。
凭栏指点偏东:倚着栏杆,指点东方的景色。
浑河水、一线如虹:形容河水清澈,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彩虹。
清凉极:形容清爽凉爽的感觉。
幽禽啼啸:指山林中的鸟儿在清晨啼鸣。
冷雾溟濛:形容清晨的雾气浓厚,使得周围显得模糊不清。
任海天寥阔:不受海天辽阔的限制。
云容:指云彩的形态和颜色。
苍狗:指天空中的云朵。
变化虚空:指云朵的形态不断变化,像是在虚空中漂浮。
细草络危岩:形容草木在险峻的山岩上生长。
岩花秀媚:指山岩上的花朵美丽动人。
清风阁:指高处的楼阁,可以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感觉。
高凌霄汉:指楼阁高耸入云,直达天空。
列岫如童:形容山峰像是一排排的孩子。
谈笑各争雄:指归来后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谈笑风生,争夺胜利。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登清风阁》叙述了词人在登临清风阁时所感受到的美景和心境。通过描写清风阁周围的山水环境,词人表现出雄浑壮丽的气势和宽广开阔的视野。
首先,词人以“群山万壑引长风”为开头,展示出清风阁所处的西山一带的浩瀚气势。词人注意到周围的山峦高耸入云,沟壑纵横,而清风阁则高居其上,俯瞰大地,视野开阔。接着,词人描述了清风阁所在的位置朝向东面,可以远眺日出。透过茂密的树林,朝霞初升,景色十分迷人。
随后,词人将视野转向周围环境,描述了浑河水如彩虹一般的美景,清凉的气息以及谷中幽鸟的啼声。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清风阁之上,领略到了自然风光的美妙。
进入下片,词人将视线投向天空,赞叹着白云在蓝天中不断变幻,构成千姿百态的形状。这些无常的变化,在虚空中自由自在地展现着它的美丽。
最后,词人回到清风阁之上,赞叹周围群山高耸入云的景象以及自己的审美愉悦达到了顶点。最后一句“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则表明他既享受了登临所带来的快乐,也想将这份美好留存下来,希望夫妇能长眠于此。
总体而言,这首词境界开阔,通过对周围景色的描写,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词人的感受和思想也贯穿始终,在表现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展示出他对美的理解和态度。
赏析详情»
注释:
清风阁是一处楼阁,位于奕绘营造的西山大南谷别墅,是在1834年初开始施工,1835年落成的。奕绘还写了《高山流水·南谷清风阁落成》一词来庆祝。顾太清还为此作了唱和之作。壑指的是两山之间的谷地,林皋则是指高处的森林地带。玲珑形容晓日,因此时日光尚不强烈。偏东指的是东方尽头。浑河指的是永定河,原名浑河,康熙时更名,源出山西,称桑干河。溟濛则形容幽暗迷蒙。白衣苍狗(亦作白云苍狗)是风景变化的比喻。苍狗原指黑色的狗。无心者和变化虚空则是形容云的变化无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日承红表示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红色。高凌霄汉则是形容清风阁建在高处,霄指的是云,汉则指的是银河。列岫如童则表示从清风阁上望去,众山像一个个童子。最后,“待何年归去”二句表示奕绘经营南谷别墅,有死后归葬于此的打算,所以说“归去”,意为二人辞世以后,夫妇还要在此谈笑争雄,各论雄长。
注释详情»
顾太清简介: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是现代文学界公认的“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