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引·上国》拼音译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yǐn
    ·
    shàng
    guó
  • [
    sòng
    ]
    liǔ
    yǒng
  • shàng
    guó
    tíng
    feī
    gài
    yán
    cháng
    ān
    dào
    mián
    mián
    jiàn
    àn
    huā
    lòu
    duì
    liǔ
    chóu
    yān
    qíng
    rén
    xiàng
    chù
    chù
    rán
  • zuì
    yōng
    zhēng
    cān
    yóu
    zhù
    yíng
    yíng
    leì
    yǎn
    xiāng
    kàn
    kuàng
    xiù
    weí
    rén
    jìng
    gēng
    shān
    guǎn
    chūn
    hán
    jīn
    xiāo
    zěn
    xiàng
    lòu
    yǒng
    dùn
    chéng
    liǎng
    chù
    mián

原文: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译文及注释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上了国境,客人要离开。停下马车,催促离别宴席。长安的古道连绵不断。看到河岸上花儿啼叫露水,对着堤岸的柳树,愁烟袅袅。物情人意,到了这里就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凉。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醉醺醺地拥着征马,还在犹豫不决地站着。眼中充满了泪水,相互凝视。何况绣帏下人静,山馆里春寒。今晚怎么过得去,顿时变成了两个人孤独地睡眠。
注释:
上国:指北方边疆地区,可能是指辽东地区。
去客:离别的客人。
停飞盖:停止使用轿子。
促离筵:催促客人离开宴席。
长安古道绵绵:长安古道连绵不断,指离别之路漫长。
见岸花啼露:看到河岸上的花儿在露水中啼鸣。
对堤柳愁烟:面对河堤上的柳树,感受到愁绪如烟。
醉拥征骖:醉酒后搂着战马。
绣帏人静:绣帏下静静地坐着人。
山馆春寒:山中客栈春天寒冷。
漏永:指夜里的时钟。
两处孤眠:指分别后各自孤独地睡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无名词描绘了一场离别的悲凉情致,以婉约清新的笔触展现了离别带来的孤独与悲伤。从开头即“停飞盖、促离宴”,就透露出千言万语化为无声的绝别之情。花落露滋,柳弱烟轻,一切事物都随着离别的来临而变得凄然。描述人物时也表现得深情,那句“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在令人怅惘之余,更令人感叹离别之苦。 整首词虽没有作者署名,但在写作手法和意境上却毫不逊色于名家之作。从花、柳到人物等多元素的描写,都将离别之情深深地渲染出来。起承转合之间,情感从陶渊明式的淡如菊香逐渐升华为辛弃疾式的怒放如火,让读者在情感层面上体验到了一份悲伤而又深刻的共鸣。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借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名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衬托出离别的悲情氛围,使得整首词更富有深意和内涵。 总之,这首无名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的苦涩和凄美,并引发人们对生命和爱情的深思。虽然作者佚名,但作品却能流传至今,足以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赏析详情»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他曾在宋仁宗朝当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