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译文及注释:
渡口、向晚,乘着瘦马,登上平坡。西郊又送来秋光。面对暮山横卧的翠色,衣衫残破,落叶飘黄。站在高处,思念远方,眼前的景色都是凄凉。
香闺中的离别没有消息,云和雨的忧愁难以忘怀。指着帝都的回程路,只见烟水茫茫。凝视着远方,泪眼望断,整日独自站在斜阳下。
注释:
渡口: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渡口,也可指过河的船只。
向晚:指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乘瘦马:指骑着瘦弱的马匹。
陟平冈:指爬上平坦的山丘。
西郊又送秋光:指西边的郊外又送走了秋天的光景。
暮山横翠:指夕阳下的山峰呈现出横向的翠绿色。
衫残叶飘黄:指衣衫已经残破,树叶也已经变黄。
凭高念远:指站在高处,思念远方。
素景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清澈明亮。
香闺:指女子的闺房。
云愁雨恨:指因思念而感到忧愁和痛苦。
指帝城归路:指指向帝都的回家路。
烟水茫茫:指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像是笼罩在烟雾和水汽中。
凝情望断泪眼:指因思念而凝视远方,眼中充满了泪水。
尽日独立斜阳:指整天独自站在那里,看着夕阳斜斜地落下。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柳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以婉约清新、铺陈悲秋和宦游忧郁著称。《暮秋山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双音词,如“向晚渡口瘦马平冈”,“暮山横翠残叶飘黄”,这些双音词给人以凄凉之感,同时也特别适合描绘秋日的景色。
整篇词贯穿着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更是一种对年华流逝、岁月无情的悲叹。在这样的情境下,“指路回京”、“泪眼眺望”等细节的描写强化了词中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值得一提的是,《暮秋山行》与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词都运用了双音词描绘秋日景色,都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之情。这也证明了柳永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他还对后世诗词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暮秋山行》通过描绘秋色景象、表达离别之情,展现出了柳永独特的才华和情感深度。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但这篇词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动人之处仍然被人们所钦佩和追忆。
赏析详情»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他曾在宋仁宗朝当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