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已暮》拼音译文赏析

  • jīn
    mén
    ·
    qiū
  • [
    dài
    ]
    niú
  • qiū
    chóng
    dié
    guān
    shān
    yáo
    biān
    chù
    xiǎo
    qín
    shuāng
    mǎn
    shù
  • mèng
    duàn
    jìn
    chéng
    zhōng
    leì
    zhěn
    tán
    shǔ
    diǎn
    níng
    hóng
    báo
    cuì
    é
    chóu

原文: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相关标签:秋天

译文及注释
秋天已经快过去了,重重叠叠的关山和岐路。马嘶着,鞭子摇晃着,不知道要去哪里。清晨的鸟儿在结满霜的树上啁啾。

梦中禁城的钟鼓声已经消失,我在枕头上流下了无数的泪水。只有一点红色的露珠和薄薄的雾气凝结在一起,翠绿的蛾子黯然无语。
注释:
秋已暮:秋季已经接近尾声。
重叠关山岐路:关山重重,道路曲折。
嘶马摇鞭何处去?:骑马挥鞭,不知道要去哪里。
晓禽霜满树:清晨的鸟儿在霜中树上鸣叫。
梦断禁城钟鼓:梦中离开了禁城,听不到钟鼓声。
泪滴枕檀无数:枕头上滴满了无数的泪水。
一点凝红和薄雾:微红的霞光和淡淡的雾气。
翠蛾愁不语:翠绿色的蛾子忧愁地不发一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首词是一首以“闺梦念远”为主题的抒情词作。作者佚名在词中展示出了自己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在上片中,作者逆写了闺中少女所做的一个梦,描绘了梦中的秋景别离。通过对深秋之日、关山之路、霜天之晓、马嘶之声的细致描绘,表现出了别离时的凄凉和哀伤,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整个上片布局合理,语言简洁,意境清新,给人深刻的印象。 下片则展开了梦境之外的故事,描写了念远怀人的情感。作者用“梦断”作为情节的转折点,使整篇词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通过描写眼前景物的形态,呈现出少女内心充满感伤的状态,让人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特别是运用“泪滴”和“愁不语”这些凄美的词汇,充分表达出了念远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作者高度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总之,这首词作情感纯美,笔墨流畅,充分表达了闺梦念远之情,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 评析详情»


注释
牛希济、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这段文本提到了“枕檀”和“翠蛾”两个词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注释: 1. 枕檀:指的是一种香木,软硬适中、不变形且具有舒缓神经的作用,因此在古代被广泛用作枕头的材料。香枕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床上用品,槽枕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枕头,这种枕头比较高,与颈部曲线相称,可以更好地保护颈椎。在这里,作者用枕檀来修饰枕头,表达了用料考究的生活品味。 2. 翠蛾:指的是古代女性化妆时用来染眉的一种深绿色的颜料。在古代时期,淡黛色是表示温婉雅致的标志,反映了清秀典雅的审美趣味以及丰富细腻的感性体验。这里使用翠蛾来形容女子的眉毛,表达了女性的柔美和娇羞之态,营造了幽雅典雅的氛围。 来源链接:[[1](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9B%E5%B8%8C%E6%B5%8E/3649087)] 注释详情»


牛希济简介: 牛峤之侄:牛览(生卒年不详),陇西(今甘肃)人,五代词人。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