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译文及注释: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注释:
胡角:指胡人的角弓。
蓟门:指蓟州的城门。
青海道:指通向青海的道路。
城头月千里:形容月亮的光辉非常明亮,可以照亮千里之外的城头。
露下旗濛濛:指早晨露水沾湿了旗帜,使得旗帜变得模糊不清。
寒金鸣夜刻:形容军中的号角声在夜晚中格外清晰响亮。
蕃甲锁蛇鳞:蕃指边疆少数民族,他们的盔甲上有许多锁子,形状像蛇鳞。
马嘶青冢白:形容战场上马嘶声和尘土飞扬,使得青色的冢墓变得白色。
秋静见旄头:秋天的夜晚非常安静,可以看到旗帜的顶端。
沙远席羁愁:指在沙漠中行军,席地而坐时感到无限的离愁别绪。
帐北天应尽:指帐篷的北面,天空已经渐渐变亮,天色即将放亮。
河声出塞流:指黄河从边疆的塞外流出,向中原地区流淌。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1. 《塞下曲》:这首诗是一篇乐府旧题,后世也称为《出塞曲》或《塞上曲》,由李延年所作。
2.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指北风吹拂下,胡角(指胡人的号角)发出嘹亮的声音,而蓟门则因水汽而显得白色。蓟门指今天的河北蓟县,是唐代的一座边城。陆机也曾经有《出自蓟北门行》一诗来描述蓟门的景色。
3.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这一句意指青海道被天空包容,城头的明月看起来像距离千里远的星辰。青海在唐代归吐谷浑所有。
4.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指长夜里露水打湿了旗帜,虽然很冷但还是能听到刁斗(军中打更的铁器)声响。刁斗也叫寒金,两个词都是泛指军中的打更器物。
5.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蕃甲指外族的铠甲很多;蛇鳞锁指铠甲上的锁子好像蛇鳞般。马在冢上嘶鸣,青草下的冢顶被马匹翻动后露出白色泥土。冢是古代用来埋葬亡故的场所。
6. “秋静见旄头,沙逺席觉愁”:秋天的静谧让人注意到了远处旗帜上的星星点点,而黄沙飞扬、一片荒凉又令人感到忧虑。旄头本指幡头,同时也是指星名,即为冀州之分野,而沙逺则被古人认为是荒凉贫瘠之地,常被用来形容边疆的荒芜景象。
7.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指向北看,天空似乎就要结束了,同时可以听到帐营的北侧传来的河水声。在唐代,军队所在的帐营是设置在边疆的关键位置,为整个边疆的防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注释详情»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或“诗仙”。出身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因此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李贺生活贫困,抑郁感伤,焦思苦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的心情,但他的诗仍然闪着奇光异彩,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然而,在公元816年,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