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译文及注释: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吟咏古诗,叹息逝去的岁月,写下这首双绝句,让我感伤万分,唱起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如今世上故人渐渐减少,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集中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春天的芳林新叶催促着旧叶凋零,流水前面的波浪让后面的波浪继续前行。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千百年来,人们都有着相同的悲伤和痛苦,听着琴声,泪水已经流尽,还能怎么办呢?
注释:
吟君叹逝双绝句:吟咏叹息逝去的人和事的双绝句。
使我伤怀奏短歌:让我感到悲伤,唱起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现在世上很少有老朋友了,让人感到惊讶。
集中惟觉祭文多: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集中感受到故人的存在,而祭文却很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新的叶子催促旧的叶子脱落。
流水前波让后波:前面的水波让后面的水波顺利通过。
万古到今同此恨:从古到今,人们都有同样的悲伤。
闻琴泪尽欲如何:听到琴声,泪水止不住,该怎么办呢?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是一首由佚名创作的七绝诗,旨在表达对友人去世感到的痛惜和孤独的情感。整首诗分为三个联句,主题渐进,情感逐渐深沉。
首联写的是作者读了白居易的两首绝句后,因为友人的离世而作的悼念诗。颔联则描绘了友人逝去后,尽管他们已不在人间,但文集中的祭文仍然不断增加,这反映出作者对于逝去的友人之伤痛和孤独的感受。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一句千古名句,体现了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该联句以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老叶、旧叶,以及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为比喻,表达了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导致旧事物的消亡,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也呈现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哲学观点: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作者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更是提醒人们要顺应、利用规律,并珍惜生命好好地活下去。
另外,联句中的“陈叶”和“前波”可以指代已经逝世的好友,也可以指旧事物;而“新叶”和“后波”则可视为代指新生的事物或者晚辈。作者通过运用这个比喻,表达了新旧事物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毫无关联的,传达了珍惜现在、珍惜生命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尽管作者佚名,但却意蕴深刻。通过简洁精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富有哲学思考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关于生命、发展、珍惜的深刻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鉴赏详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郡洛阳县人。唐朝诗人、哲学家,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代表作品《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