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译文及注释: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释:
张生:指唐代文学家张籍。
石鼓文:指汉代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大型石刻文字,刻于汉武帝时期。
少陵:指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陵谪仙是他的传说故事。
石鼓:指石鼓文。
周纲凌迟:周纲指周朝的法度制度,凌迟指严厉的惩罚手段。此句意为周朝的法度制度严厉,惩罚手段残酷,四海沸腾。
宣王:指周宣王,是周朝的一位君王。
挥天戈:指宣王愤怒时挥动手中的戈,表示他的愤怒之情。
大开明堂:指宣王在明堂受朝贺,表示他的功绩得到了众人的赞扬。
诸侯剑佩鸣相磨:指诸侯们佩戴的剑相碰撞,表示他们的忠诚和武力。
岐阳:指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
遮罗:指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妖魔,形象为半人半兽。
镌功勒成:指刻写功绩,留传后世。
隳嵯峨:指破坏了嵯峨山的景观。
从臣:指官员中的下级官员。
撰刻:指撰写并刻写。
山阿:指山区。
蒐:指搜集。
野火燎:指野火烧毁。
鬼物:指妖魔鬼怪。
撝呵:指妖魔鬼怪的叫声。
公:指文中的作者。
差讹:指错误。
义密:指意义深刻。
隶与蝌:指隶书和草书。
年深岂免有缺画:指时间久远,石鼓上的文字可能会有缺损。
快剑斫断生蛟鼍:指用快剑砍断了生长在石鼓上的蛟龙和鼍龙。
鸾翔凤翥:指神话中的两种神鸟,形象为凤凰和鸾鸟。
珊瑚碧树:指珊瑚和碧树,是神话中的两种神木。
金绳铁索:指用金绳和铁索锁住的宝物。
古鼎跃水龙腾梭:指古代的鼎和跃龙门,是传说中的宝物。
二雅:指《诗经》和《礼记》中的雅乐。
褊迫:指狭窄。
孔子西行不到秦:指孔子曾经西行,但没有到达秦国。
掎摭星宿遗羲娥:指掌管星宿的神仙羲和和嫦娥。
涕泪双滂沱:指作者因为思念故人和感慨时光流逝而流下的泪水。
元和:指唐代的一个年号,公元806年至820年。
右辅:指唐代宰相李德裕,他曾经担任过右辅。
度量掘臼科:指李德裕曾经为作者度量土地,帮助他开凿水井。
濯冠沐浴:指洗头洗澡。
至宝:指石鼓文。
毡包席裹:指用毡子和席子包裹石鼓文,以保护它。
十鼓:指十个鼓的时间,即两个小时。
郜鼎:指商代的一件青铜器,是中国现存最重要的青铜器之一。
圣恩:指皇帝的恩典。
太学:指古代的国家学府。
观经鸿都:指唐代的国家图书馆,也是当时的学术中心。
举国来奔波: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学习和研究。
苔藓:指生长在石鼓上的苔藓。
节角:指石鼓上的角部分。
安置妥帖平不颇:指石鼓文被妥善地安置在了石鼓庙内,没有倾斜或者歪曲。
大厦深檐与盖覆:指石鼓庙的建筑结构。
经历久远期无佗:指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然保存完好。
讵肯感激徒媕娿:指官员们不肯感激作者,只是空洞地表示感谢。
牧童敲火牛砺角:指牧童用火牛磨刀石磨削角,表示他们的勤劳和刻苦。
著手为摩挲:指开始动手进行研究和创作。
日销月铄:指时间的流逝。
六年西顾空吟哦:指作者在西安游历了六年,期间一直在思考和创作。
羲之俗书:指《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数纸尚可博白鹅:指作者用了很多纸张来写作,但仍然不如《说文解字》那样有名。
继周八代争战罢:指周朝八代的争战结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理则那:指没有人来整理和管理石鼓文。
柄任儒术崇丘轲:指现在的时代,儒术得到了重视和推崇。
辩口如悬河:指作者有很强的辩论能力。
蹉跎:指时间的浪费和虚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石鼓文是秦代刻石,书体为大篆,共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不是周宣王狩猎的记载。此诗讨论了石鼓文的起源和价值,并呼吁对其保存保护。初唐时,石鼓在凤翔府天兴县出土,但当时并未引起太大关注。诗中对官场陋习进行了讽刺。在韩愈之前,关于石鼓文的诗歌作品不多,但是韩愈的这首力作增强了石鼓文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石鼓文已经残缺不全,但仍被视为一级文物陈列在故宫博物院。这得归功于韩愈呼吁保护文物的力量。
鉴赏详情»
题解:
此首名为《石鼓歌》的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元和六年(811年)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与保护之情,特别是对石鼓文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诗人认为石鼓文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历史学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他以自己作为文学家和史学家的敏感,认识到石鼓文的价值,并奔走呼号,希望引起朝廷的关注。
此外,在诗中,韩愈还控诉了朝中大官和陋儒的不作为和无知,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他认为这些人不懂得珍惜文物,也不懂得文化的真正意义,因此不能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贡献。他认为石鼓文是难得的"至宝",应该从那荒郊野地运回,留在太学,供诸生讲解得切磋,免遭日晒雨淋,行其“日销月铄就埋没。”
在描绘石鼓文书法妙处时,韩愈运用了多种比喻,对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渲染,颇有感染力。整首诗无论是赞美,还是讽刺,都旨在强调保存和研究石鼓及石鼓文的重要意义,呼吁朝廷和人民共同保护文化遗产。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了一些不满和不快,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彰显出作者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坚定立场和执着追求。这首诗既是对石鼓文的珍视之情的表达,又是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那些不能理解文化珍贵性的人的讽刺。因此,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被后世传颂不衰。
题解详情»
评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石鼓歌》的内容和结构,同时提到了诗人韩愈对于石鼓文物被废弃的感慨和对当局保护石鼓的力谏。接着,文章分别从四个方面对诗中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解读。
首先,文章提到了开头四句的总起和自谦,以及接下来的十二句追叙石鼓来历久远。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珍视的态度,同时也展现出对于石鼓文物的尊敬和敬畏之情。
其次,文章讲解了诗中的“公从”十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叙述了石鼓文的文字、字体和价值,并且强调了其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历史学的重要性。通过这部分的描写,诗人再次强调了石鼓文物的珍贵和需要被保护的意义。
第三,文章提到的是“陋儒”六句和“忆昔”十八句,这两部分内容主要是诗人针对不能理解文化珍贵性的人提出的质疑和反驳,并且叙述了他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的想法。这部分内容中,诗人也表达出对于那些不能体悟文化之美、珍视文化之重要性的人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文章讲解的是“中朝”十句和“方今”六句,主要是描述当局对于韩愈建议的不予采纳以及对石鼓文物的废弃,同时呼吁将石鼓移置太学以供后人观赏学习。整篇诗歌结构整齐,辞藻精湛,音韵铿锵,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坚定信念和态度。
总之,《石鼓歌》这首诗歌通过展示诗人韩愈对于石鼓文物珍视和保护的一片赤诚之心,表达了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敬畏。此外,文章通过不同部分的描写,逐步深化了对于石鼓文物的介绍和阐释,呈现出整篇诗歌的结构严谨,辞藻华美的艺术风格。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韵译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咚撞磨。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字体不像隶书蝌文自成一格。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仍像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交错。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像织梭化龙九鼎沦没。浅见儒士编纂诗经却不收入,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采诗不全像取星宿却漏羲娥。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注释:
石鼓文:指刻有周代楚地方言文字的石鼓。
周宣王:周朝宣王,位于公元前827年至782年。
天戈:指古代兵器,长柄,顶端有铁刃。
明堂:指帝王接受朝贺的大殿。
诸侯:周代区分的领地行政区域,对应现代的省份。在此指各地方的领主。
岐阳:地名,今陕西岐山一带。
田猎:指在田野里打猎。
毁坏:指砍伐树木、挖取石材等破坏周围自然环境。
随从之臣:指周官之下的官员和随扈。
织梭:指编织时使用的织布工具。
九鼎:指周代作为礼器、权力象征等用途,铸造的九个大鼎。
羲娥:神话中嫦娥的姊姊,传说中是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国子监博士:指供奉皇帝的学府,设有博士、助教等职称,是最高学府之一。
元和:唐德宗年号,公元806年至820年。
凤翔府:唐朝大型行政区划单位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凤翔一带。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