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拼音译文赏析

  • suì
    guī
    nán
    shān
    /
    guī
    yuán
    zuò
    /
    guī
    zhōng
    nán
    shān
  • [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beǐ
    xiū
    shàng
    shū
    nán
    shān
    guī
    cái
    míng
    zhǔ
    duō
    bìng
    rén
    shū
  • bái
    cuī
    nián
    lǎo
    qīng
    yáng
    suì
    chú
    yǒng
    huái
    怀
    chóu
    meì
    sōng
    yuè
    chuāng

原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北阙:指京城的北门和官署,休:停止,上书:上书献策。
南山:指离家较近的山,归:回家,敝庐:破旧的房屋。
不才:指自己不才,明主:明君,弃:抛弃。
多病:身体多病,故人:旧友,疏:疏远。
白发:头发已经白了,催:催促,年老:年纪已经老了。
青阳:指阳光,逼:逼近,岁除:岁末。
永怀:永远怀念,愁不寐:忧虑难以入睡。
松月:指松树和月亮,夜窗:晚上的窗户,虚:空荡荡的。
注释:
北阙:指京城的北门,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门。
休:停留、逗留。
南山:指南方的山。
归:回到、归来。
敝庐:指自己的家。
不才:指自己不才,没有什么才华。
明主:指明君,也就是皇帝。
弃:抛弃、不重用。
多病:指自己身体多病。
故人:指旧友。
疏:疏远、疏离。
白发:指自己的头发已经变成了白色。
催:催促、催逼。
青阳:指阳光。
逼:逼近、临近。
岁除:指除旧迎新,也就是新年。
永怀:永远怀念。
愁不寐:忧愁难以入眠。
松月:指松树下的月亮。
夜窗虚:指夜晚的窗户虚掩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白发频中催人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 北面朝廷:指唐朝政府。 南山:指孟浩然的故乡江南。 破旧茅屋:指简陋的房子,体现了孟浩然的清贫。 明主:指身居高位的领袖。 白发频中催人老:意为“越来越多的白发催人老去”。 阳春:指草木发芽、万物复苏的春天。 旧岁:指已过去的岁月。 辗转:反复思考,翻来覆去地想。 空虚:指孟浩然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然而他却落了榜,这让他感到极度失落和苦闷。作为一个长期以来致力于文学创作的诗人,他当然非常看重自己在考试中的成绩。此前,孟浩然曾闭门苦读三十年,颇有诗名,并受到了当时的诗人王维、张九龄的称赞。但这次的失败,让他的心情跌入了谷底,迫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前途和人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孟浩然曾打算向皇帝上书表达自己的失意和不满,但他始终犹豫不决。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岁暮归南山》。据《新唐书·孟浩然传》所述,在孟浩然落第后,他的好友诗人王维邀请他去拜访自己在翰林院中的职位,可没想到恰巧唐玄宗驾到了。由于心情紧张,孟浩然躲到了床下。王维担心欺君,于是把情况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并没有生气,反而让孟浩然出来赋诗。孟浩然于是吟咏了这首《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对南山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孟浩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交融。作为一个诗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已经颇有名声,但此次失败让他深感无力和无望,同时也反映出唐朝贡士遭遇的困境和政治环境的限制。但是,他通过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诗人所具有的洞察力和情感细腻。这首诗也成为了孟浩然文学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北阙南山归》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这首诗总体表达了孟浩然在仕途失意之际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在自怨自艾的氛围中,以反语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于官场权力和功名利禄的看法和心路历程。在诗的结构上,通过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手法,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困境,以及对家乡乡愁的深厚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开头,以“北阙休上书”为引,直接抒发出孟浩然对失败的自责和彷徨之情。紧接着,他又以“南山归敝庐”为转,转向对故乡的怀念。孟浩然在此表达出对失败的深刻认识,他认为自己不是因为没有“才”,而是因为明主不能识英才,才导致了仕途不顺。在诗的后半部分中,孟浩然再次强调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一种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追求。 在表现手法上,孟浩然通过反语、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更显婉转和含蓄。例如“不才明主弃”,就是一种反语的表达方式,他实际上想说的是“有才之人得不到明主的重用”。这样的写作方式既表达了对官场势力游戏的不满,又不失其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追求,因为在孟浩然看来,文学才华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力。 总的来说,《北阙南山归》是一首非常具有魅力的佳作,它赞叹了自然、揭示了人生、启示了智慧,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孟浩然的人生境界和文学风格,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之一。 鉴赏详情»


孟浩然简介
唐朝 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