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拼音译文赏析

  • chóu
    chéng
    yán
    qiū
    shì
    jiàn
    zèng
  • [
    táng
    ]
    hán
  • cháng
    diàn
    yíng
    fēng
    zǎo
    kōng
    chéng
    tán
    yuè
    huá
    xīng
    qiū
    yàn
    zhēn
    chǔ
    qiān
    jiā
  • jié
    hòu
    kàn
    yìng
    wǎn
    xīn
    shē
    xiàng
    lái
    yín
    xiù
    jiào
    míng

原文: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译文及注释
长长的席子在风中早早地迎风飘动,空城中月光清冷。秋天的星河中飞过一只雁,夜晚里砧杵声响遍千家。看着节令已经晚了,心中期待的事情还没有实现,躺在床上也感到无聊。一直吟咏着优美的诗句,不知不觉已经听到了鸣鸦的声音。
注释:
长簟:长长的席子。
迎风早:迎着风的早晨。
空城:空荡荡的城市。
澹月华:清淡的月光。
星河秋一雁:秋天星河中飞过的一只雁。
砧杵:砧板和杵。
夜千家:夜晚里千家万户。
节候:季节。
赊:拖欠。
吟秀句:吟咏优美的诗句。
鸣鸦:鸣叫的乌鸦。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首诗是韩翃为了回应程延有的《秋夜即事》而创作的酬答诗,展现了韩翃深厚的情感和良好的文学功底。 在诗中,韩翃通过对秋夜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恬静、宁静的氛围。前半首写秋夜景色,奇妙的心灵画面展现得非常丰富而生动。而第二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则成为了该诗最著名的名句之一。韩翃通过用名词串联迭合,刻画出一个孤雁飞翔、千家万户砧杵声音共鸣的意境,使整首诗意境幽怨凄清,令人浮想联翩。 此外,韩翃在诗中还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也体现了他的感性思考和审美情趣。他为了酬答朋友的诗,通宵未眠,足见彼此的心期之切,这种情感交流更让整篇诗笔调温婉、典雅,读来更加亲切、贴近。 总而言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韩翃的文学才华和情感细腻。他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并通过名句“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刻画出一个幽怨凄清的意境。此外,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更加深化了全诗的表达和情感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韵律和形式,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考。 评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其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据说这首诗的题意是要回应诗人程延有所赠送的《秋夜即事》诗,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绪。 从诗中的六、七句可以看出,这首诗可能是韩翃在无职闲居的时候所作。这也说明了韩翃在写作时所经历的环境和背景,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韩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泊,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哲理内涵,韵律优美,被誉为“小雅之风,卓锥之品”。 这首诗中,韩翃以清秀、宁静的笔墨刻画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描述月色、秋雁以及捣衣的声响等细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舒适的氛围之中。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珍视,特别是在清晨乌鸦呱呱啼叫的时候,更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总体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是那么明确,但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韩翃的闲逸、恬静心境,以及他对朋友情谊和自然之美的感悟。这些思想感悟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方面,因此这首诗无疑是唐诗中的一颗瑰宝,受到后人的高度赞赏和传颂。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韵译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翃简介: 韩翃是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天宝13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来,随侯希逸回朝,又在长安闲居了十年。 建中年间,韩翃因创作《寒食》诗受到唐德宗的赏识,并因此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歌笔法轻巧,能写出别致的景象,因此在当时广受欢迎,传播甚广。关于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尚无确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