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拼音译文赏析

  • líng
  • [
    qīng
    ]
    jūn
  • niú
    shǒu
    kaī
    tiān
    lóng
    gǎng
    bào
    gōng
  • liù
    cháo
    chūn
    cǎo
    wàn
    jǐng
    luò
    huā
    zhōng
  • fǎng
    访
    jiù
    shào
    tīng
    shù
    kōng
  • wáng
    guó
    hèn
    jìn
    zài
    jiāng
    dōng

原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译文及注释
牛首开天门,龙岗抱帝宫。
在六朝春草中,万家的落花之中。
寻访旧时的乌衣少年,听着歌声,玉树空悬。
怎么能够忘记国家的仇恨,全部都在大江东流。
注释:
牛首开天阙:指传说中黄帝在牛首山上建立的祭天之处,象征着开天辟地之始。

龙岗抱帝宫:指南京紫金山下的明孝陵,孝陵内有明朝皇帝的陵墓,被称为“帝宫”,而孝陵周围的山峰则像龙蟠卧抱。

六朝春草里:指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春天时草木繁茂,景色宜人。

万井落花中:指南京城内的房屋林立,而春天时又有花瓣飘落,形成落花漫天的美景。

访旧乌衣少:指南京曾是明清两代的都城,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因此访问古迹的人也越来越少。

听歌玉树空:指南京曾是文化名城,有许多文人雅士,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文化氛围,因此听歌赏艺的场所也越来越少。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指南京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但在历史上也曾多次被外敌侵略,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入侵时的“南明灭亡”,这段历史悲剧发生在大江南北。


译文及注释详情»


屈大均简介: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被誉为“广东徐霞客”。他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出生于广东番禺。早年曾与魏耕等人进行反请活动。 屈大均曾经为官,但中年后放弃官职而成为了一位僧人,并在晚年改回儒服。他的诗歌充满了李白、屈原的遗风,受到了当时文人的高度赞誉。不过,他的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整理编辑了《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等书籍,合称“屈沱五书”。 屈大均于1696年去世,享年67岁。他留下来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