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清明作》拼音译文赏析

  • rén
    qīng
    míng
    zuò
  • [
    qīng
    ]
    jūn
  • cháo
    zuò
    qīng
    hán
    zuò
    yīn
    chóu
    zhōng
    jiào
    chūn
    shēn
  • luò
    huā
    yǒu
    leì
    yīn
    fēng
    niǎo
    qíng
    jīn
  • guó
    jiāng
    shān
    mèng
    meì
    zhōng
    huá
    rén
    yòu
    xiāo
    chén
  • lóng
    shé
    hǎi
    guī
    suǒ
    hán
    shí
    nián
    nián
    chuàng
    xīn

原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译文及注释
朝早时感觉有些凉意,傍晚时天色阴沉,忧愁之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春。

落花因为风雨而有泪水,啼鸟从古至今都是无情的。

故国江山只能在梦中想象,中华名士也已经消逝。

龙蛇在四海游荡,无处可归,每年的寒食节都让客人感到悲伤。
注释:
朝作轻寒暮作阴:朝早晚晴凉,傍晚阴沉。

愁中不觉已春深:在忧愁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深春。

落花有泪因风雨:落花似乎有泪水,因为被风雨吹打。

啼鸟无情自古今:啼鸟无情,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实。

故国江山徒梦寐:故国的江山只能在梦中想象。

中华人物又销沉: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又消逝了。

龙蛇四海归无所:龙蛇四海,归宿不明。

寒食年年怆客心:每年的寒食节,总是让人感到伤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寒冬凋零,温暖的春天到来。人们将这个节日视为祭奠和怀念逝去的亲人、朋友和同志的日子。清明节期间,人们通常会扫墓拜祭、上坟献花,并且戴着柳枝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 此外,清明节也有“寒食节”之称。这是因为在清明期间,人们禁止燃放烟火,不仅以示哀悼,同时也有避免引起山火等事故的目的。因此,人们也将清明节称为“寒食节”。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很多有关清明的诗词,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宋之问的“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张继的“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宋代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杨万里的“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程颢的“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陈子龙的“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等都是经典名句。 此外,屈大均作为遗民诗人,也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抒发了自己反清思想的诗歌,《长恨歌》中就有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逝者的哀思。总之,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祭奠和怀念逝去的亲人、朋友和同志,表达他们的哀思和悼念。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的诗是一首名为《满江红·写怀》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作。从整个诗歌的意境上看,作者通过对环境、时令和人物形象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复兴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清朝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首联中,作者通过写天气的变化和自己的感触,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暗示着斗争的情况和自己内心的不安。颔联则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通过对花和鸟的比喻来突出抗清志士和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之间的反差。颈联中,则通过“徒”、“又”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志士仁人白白消逝的沉痛遗憾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深沉的幽愤和悲壮情怀。尾联则流露出失望之情,借龙蛇四海归无所传达了反清志士们找不到自己归宿的无助和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运用景物、人物和语言的比喻手法,从多个角度传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反抗情绪,展现了经历沉痛和失败后的壮志未酬和自我悔恨,以及对自己和时代的深切期待。 鉴赏详情»


屈大均简介: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被誉为“广东徐霞客”。他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出生于广东番禺。早年曾与魏耕等人进行反请活动。 屈大均曾经为官,但中年后放弃官职而成为了一位僧人,并在晚年改回儒服。他的诗歌充满了李白、屈原的遗风,受到了当时文人的高度赞誉。不过,他的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整理编辑了《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等书籍,合称“屈沱五书”。 屈大均于1696年去世,享年67岁。他留下来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