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及注释:
书卷多情像故人,早晚忧乐常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随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不信我庐中有春。
注释:
书卷:指书籍。
多情:指书籍中充满了情感。
故人:指旧时的朋友。
晨昏:指早晚。
忧乐:指忧愁和快乐。
每相亲:每次相遇。
眼前直下三千字:指眼前的书籍有很多字。
胸次:指内心。
全无一点尘:指内心没有杂念。
活水源流:指心灵的源泉不断流动。
随处满:到处都充满了。
东风花柳:指春天的景象。
逐时新: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景象。
金鞍玉勒:指骑马寻找美景。
寻芳客:指寻找美景的人。
未信我庐别有春:指别人不相信作者的家中也有春天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诗歌名为《读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所作。他从个人的亲身经历出发,抒发了对读书的喜爱之情,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
诗歌的首联以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形象地表明诗人与书籍长期相伴,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接下来两句“一眼扫过三千字,胸无一点尘”,通过夸张和比喻方式,表现了诗人读书的情态,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读书方法,即要专心致志、读书入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颈联则通过典故和自然景象,强调勤读书的好处,展现了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诗中化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寓意坚持经常读书就能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一样,不断获取新的营养,永远保持清澈。
在尾联中,通过贵公子的形象反衬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景象,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明理、赏景、观史、鉴人,更是一件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事情。
总之,这首《读书》诗歌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各种比喻、夸张、典故等手法,传达出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之情,并向读者呼吁要坚持不懈地读书,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帮您整理补充的汉字译文及注释如下: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
感情(gǎn qíng):情感、感触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傍晚(bàng wǎn):黄昏、晚上7-9点钟
陪伴(péi bàn):相伴、陪同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
浏览(liú lǎn):阅读、查看
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观念。
胸中(xióng zhōng):内心、心中
尘世(chén shì):指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有时也指人情冷暖、功名利禄等俗世间的事
世俗(shì sú):指社会上人们普遍认为符合社会传统、规范或惯例的行为、言语、思想等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源源不断(yuán yuán bù duàn):形容不断地向外流出或产生
不竭(bù jié):不尽、不绝
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东风(dōng fēng):春风的代名词
花柳(huā liǔ):泛指各种花草树木、鱼虫之类
形色(xiǎng sè):容貌、颜色
簇新(cù xīn):极新、非常新
漫跨着金鞍人犹叹芳踪难寻,
漫跨(màn kuà):缓慢地跨过
金鞍(jīn ān):指骏马鞍子上的金银装饰,也比喻极好的骏马
芳踪(fāng zōng):指残存下来的芳香味道
难寻(nán xún):很难找到、寻觅不到
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谅也(liàng yě):就算、即使
书斋(shū zhāi):读书房、书房
别有(bié yǒu):另有、有不同的
注释:此段文字深刻描绘了作者对书籍的感情。在阅读书籍时,作者完全融入其中,心境得到极大的升华和放松。同时,他在书中汲取到了丰富而新鲜的思想和灵感,又借助书中的东西,赋予了形色簇新的生命。这段文字也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和知识的敬重和保护之情,作者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有着坚定的信念,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持续寻找和追求。
译文及注释详情»
于谦简介: 于谦是明朝著名官员,字廷益,号节庵。他于1398年5月1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杭州市)。由于于谦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于谦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担任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被立为监国,于谦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在南迁之议期间,他力排众议,决策守京师,与其他大臣一起请郕王即位。在瓦剌兵逼京师时,于谦督战,并成功地击退了瓦剌兵。因此,他被加封为少保,担任总督军务。 然而,在天顺元年,于谦被冤杀,原因是他被控“谋逆”。他享年约60岁。于谦被追授谥号“忠肃”,留下了《于忠肃集》等许多传世之作。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