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译文及注释:
吹动我庭前的柏树枝。
树干坚固不怕风吹动,枝条上的节操棱棱有力,即使历经冰霜也不动摇。
何况现在阳光和煦,春景渐佳,周围的花草还在茂盛,北风吹来,柏树枝又能持续多久呢?
注释:
吹:指风吹动。
庭前:指庭院前面。
柏树:常绿乔木,叶子细长,枝条直立。
坚:坚固。
节操:指品德、道德。
棱棱:指棱角分明。
冰霜:指严寒的冬天。
历尽:经历了。
心不移:指心志坚定,不动摇。
况复:何况。
阳和:指春天气候温暖和煦。
景渐宜:指春天景色逐渐宜人。
闲花野草:指自然生长的花草。
葳蕤:指茂盛的样子。
北风:指寒冷的冬风。
能几时:指北风能吹多久。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喻人的坚贞不屈的节操,表达了作者对于坚守正义和操守的期望,同时也倡导人们在逆境中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坚定信念。通过把树喻成人,作者成功地传递了自己身上的情感,让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清晰明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文字含蓄而深刻,让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气息。此外,全诗感情饱满、丰富多彩,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深受启发和鼓舞。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通过对柏树的比喻和情感表达,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坚守正义和操守的坚定信念与乐观豁达的精神,提高了读者的道德观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简析详情»
注释:
这首诗以柏树为主题,通过对柏树的赞颂来表达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以下是对诗中出现的几个关键词进行的补充注释:
①“佚名”:指这首诗的作者不详。
①“北风喻恶势力”:在这首诗中,北风被用来比喻恶势力,代表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②“棱棱”:指姿态威严、方正,形容人的节操严谨,不易动摇。
③“阳和”:指春天的气候温暖愉悦。
④“葳蕤”:指草木繁茂、枝叶青翠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景象。
⑤“北风吹,能几时”:这句话表示即使北风再强烈,也无法阻挡春天的到来,暗示希望和美好终将到来。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追求坚定、正直、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和希望的不灭信念。这种主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时代性,引导我们在生活中追求正义和进步,同时也鼓舞人的意志,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注释详情»
于谦简介: 于谦是明朝著名官员,字廷益,号节庵。他于1398年5月1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杭州市)。由于于谦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于谦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担任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被立为监国,于谦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在南迁之议期间,他力排众议,决策守京师,与其他大臣一起请郕王即位。在瓦剌兵逼京师时,于谦督战,并成功地击退了瓦剌兵。因此,他被加封为少保,担任总督军务。 然而,在天顺元年,于谦被冤杀,原因是他被控“谋逆”。他享年约60岁。于谦被追授谥号“忠肃”,留下了《于忠肃集》等许多传世之作。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