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译文及注释:
秋天的景色渗透进空荡的闺房,夜晚里扫落在梧桐树上的叶子。谁能想到我们的心却无法结合,反而变成了相思的结。十二根玉栏杆,被风吹动着灯火明灭。站在那里,黄昏时泪水滑落几行,只有一片乌鸦在月光下啼叫。
注释:
秋色:秋天的景色。
空闺:指女子的闺房。
夜扫梧桐叶:夜晚扫落在梧桐树上的叶子。
同心结不成:指两个人的心意无法相通。
翻:本义为翻转,此处指转变。
相思结:指因相思而结下的情感。
十二玉阑干:指女子的闺房门。
风动灯明灭:指风吹动灯火,使其明灭不定。
立尽黄昏泪几行:指女子在黄昏时站在门前,流下了几行泪水。
一片鸦啼月:指夜晚的月亮和鸦鸣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闺中人思今意中人、夏完淳、词、经历
观赏夏完淳所作的这首《临江仙·闺思》,我们不难看出这首小令写的是一个闺中人在秋夜中思念着自己远方的意中人的情感故事。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揣摩这篇词作,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远超出表面所显示的内容。
事实上,夏完淳的亲身经历就是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情感寄托。他本人是明朝末年的抗清将领,因为清军的威胁而多次流亡逃脱。从他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这位词人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而他的故乡则是他心中的理想寄托。因此,在《临江仙·闺思》这首小令中,闺中人所思念的意中人其实是夏完淳心中寄托着自己幸福生活和家园安宁的化身。
夏完淳运用了非常细腻的笔墨来勾勒闺中人思念意中人的情感世界,这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情不自禁地与闺中人产生共鸣。整篇小令引人入胜,语言优美委婉,尤其是其中的“临江仙”这个暗示,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思索空间。
综上所述,夏完淳的这首《临江仙·闺思》不仅仅是一首表达闺中人对意中人思念之情的词作,更是从词人自身经历出发,以闺中人与意中人的情感为载体,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夏完淳意蕴丰厚的诗词艺术。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5%AE%8C%E6%B7%B3)][[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4%E6%B1%9F%E4%BB%99%C2%B7%E9%97%BA%E6%80%9D/728445)]
赏析详情»
大话词人:
夏完淳是一位伟大的南明诗人和抗清英雄。他出生于1631年,是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从小就非常聪明,5岁便开始阅读经史,7岁就能够写作文了。12岁时,他拜大儒陈子龙为师,开始学习诗词和文学知识。
在1645年的顺治二年,年仅15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当时清军攻陷了松江,夏允彝选择投水自尽。然而,经历了丧父之痛的夏完淳并没有放弃,他重新组建了义军,并再次挂起了抗清的旗帜。
然而,两年后,在1647年的顺治四年,夏完淳领导的义军被清廷大军击败,夏完淳被俘。尽管被清军折磨,夏完淳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并最终在南京从容就义,年仅17岁。
夏完淳的诗词充满了悲壮、慷慨和强烈的民族气节,表达出了他对祖国和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坚定信仰。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向后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和英雄应有的风范和精神。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话词人之一,他的诗篇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
大话词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秋风染空闺,
夜扫梧桐叶。
不见相思郎,
空留凄寂怀。
十二玉阑干,
风动灯明灭。
思君心未歇,
此夜独倚栏。
相思结难成,
惆怅海角天涯。
回首往事痴,
情愁绵绵无尽时。
这首《空闺怨》是根据夏完淳的词作所创作的煮酒论诗词。作者深情表达了少妇在秋夜寂寞凄楚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两人因战乱而被迫分离而导致的相思满怀却相见无期的悲痛。诗词以秋风萧瑟、梧桐落叶为背景,通过描写灯火明灭、独倚栏杆等细节场景,将主观与客观、景物与感情完美融合,表现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整篇诗词婉约凄婉,既传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展现了文化人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和不可避免的伤感。
煮酒论诗词详情»
注释:
夏完淳、同心结、古人用彩丝缠绕作同心之结,以喻两情绸谬之意。
同心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古人用彩丝缠绕成同心之结,在婚姻、生育等重要场合用以象征两颗心灵相通、相互承诺的意义。在婚礼上,新娘迎娶到男家时,各自持一头同心结,代表两情相悦,相牵而行,拜见祖先,表示夫妻情深,永结同心。同心结寓意美好、祈愿幸福,被视为吉祥物和吉祥符号。
注释详情»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出生于明朝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时勇敢正义,是抗清斗争的英雄。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即能写诗文。十四岁时,跟随父亲夏允彝和陈子龙参加了抗清活动。后来,他被鲁王监国授予中书舍人之职,但不幸失败被俘入狱。在狱中,他赋下了绝命诗,但他的神色却丝毫没有改变。最终,他因抗清事业被处死,年仅17岁。 夏完淳绝笔前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作,被誉为“南冠一统”。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被后人推崇为杰出的文学作品,并被收录于多种诗集中,如《南冠草》、《续幸存录》等。他用一生的短暂时间,铸就了民族英雄的光辉历程,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