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译文及注释:
青山等待着白云,白云深深爱着青山,但梦中却无法相见穿着紫罗袍,佩戴黄金带的人。一间茅屋,野花盛开。管它谁家兴盛,谁家败落,在这简陋的巷子里,用箪瓢也能感到快乐。贫穷并没有改变我的气质,达到成功也不会改变我的志向。
注释:
青山:指高大的山峰,象征着高远、崇高的理想。
白云:指轻盈、自由的云朵,象征着自由、无拘无束的心态。
紫罗袍:古代贵族的服饰,象征着权势和地位。
黄金带:古代贵族的服饰,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一茅斋:指简陋的房屋,象征着清贫、朴素的生活。
野花开:指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简单、自然的生活。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指不关心他人的成败,只顾自己的生活。
陋巷箪瓢:指简陋的生活用具,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指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言志曲可以说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所表达的内容着实令人动容。作者佚名,但却散发出一股浩然之气,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作者不愿意随波逐流,也不会因富有而沉迷在物欲的海洋里。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他都能保持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守正义,从不偏离自己的真实信念。即使前路崎岖,陷入困境,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内心的坚定,不会受到环境和身份的束缚而失去自由的机会。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了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当时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也在后来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并持续传诵。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不拔、拒绝放弃、热爱自由的气质。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由、坚定、正义等关键元素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真理,不屈服于任何逆境。在时代变幻和社会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这首诗歌的精神内核依然发出着反响,激励着人们勇敢前行,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只要有一间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过着穷日子,我也挺愉快。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注释:
1. 青山:形容山色清新,或指草木葱茏的山。
2. 白云:形容天空清朗或忧愁萧瑟的意象。
3. 紫罗袍:古代贵族高级礼服,一般是由紫、红、白三种颜色组成,寓意为天地人三才之道。
4. 黄金带:华美而奢侈的金带,可能代表着功名利禄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象征。
5. 茅屋:简陋的房屋,常见于农村。
6. 野花:指那些在自然生长环境中的野生花卉,一般不受人工干预。
7. 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形容人清贫但有一份清雅自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8. 谁家兴旺,谁家衰败:暗示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以及有一份超脱于物质追求的从容心态。
9. 骨气不丢:保留自己的正义感和尊严,不受外界压力和诱惑影响而做出妥协或退缩。
10. 富贵了,志气不改:即使有了财富和地位,也不会失去自己内心的坚定和追求。
译文及注释详情»
宋方壶简介: 宋方壶,原名子正,号“方壶”,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是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在当地建造了一座名为“方壶”的宅子,自此以“方壶”为号。他长于写散曲,作品较为优美动听,但其作品数量甚少。 现存的宋方壶作品包括五套套曲和13首小令,其中不少作品写入了明朝时期。据考证,宋方壶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的小令和散曲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清新明丽,别具一格。此外,他也常常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写出了深情的故乡情怀。 虽然宋方壶的生平资料并不充分,但他的散曲作品依然被后人传颂,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