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拼音译文赏析

  •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
    cǎi
    shí
    é
    meí
    tíng
  • [
    sòng
    ]
    hán
    yuán
  • tiān
    jué
    zhí
    xià
    jiāng
    qiān
    chǐ
    tiān
    liǎng
    é
    níng
    dài
    chóu
    hèn
    shí
  • cháo
    fēng
    zhèng
    jiǔ
    xǐng
    wén
    sài
    shì
    wèn
    zhé
    xiān
    chù
    qīng
    shān
    wài
    yuǎn
    yān

原文: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相关标签:豪放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写景

译文及注释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释:
倚天绝壁:指峭壁高耸,像是倚天而立。

直下江千尺:形容峭壁陡峭,直落千丈。

天际两蛾凝黛:指天空中两只蛾子停留,像是画眉点睛一般,非常美丽。

愁与恨、几时极:表达作者的忧愁和痛苦,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怒潮风正急:形容海浪汹涌,风势猛烈。

酒醒闻塞笛:指醉酒后醒来,听到边塞的笛声。

试问谪仙何处:问流浪的仙人在何处。

青山外、远烟碧:形容远处的青山和烟雾,非常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二
江沦陷之危局,对国家的现状无不感到痛心疾首。情境与主题自然浑然一体,饱含词人豪迈激昂的情感和爱国情怀。 下阕转抒怀,情感渐益强烈。作者“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分别写出海潮和蜀地的切肤之痛,表达了对国家亡命难逃、四面楚歌的无奈和愤懑。接着,词人借问谪仙何处,将自己视作流离失所的“事外人”,追问天下岂无一隐士可保幸免?最后,以“青山外,远烟碧”画龙点睛,表达了对幽远山水的美好向往,寄望国泰民安,尽展忧国忧民之情。 总之,这首词以独具特色的豪放恢宏的文学风格,将登蛾眉亭远望、怒潮风高和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等多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借以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在古代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关于古代词作品《采石矶》的创作背景介绍。据陆游《京口唱和序》所述,该词作者为佚名,被认为是韩元吉所作。按照陆游的记录,这首词可能是韩元吉在赴镇江途中经过采石矶时所作。而据《宋史·孝宗本纪》的记载,公元1164年,金人分道渡淮,入侵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样的政治背景也为这首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韩元吉是南宋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感性细腻著称。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渲染,展现了采石矶的壮美和历史背景。而据陆游所述,这首词是在韩元吉赴镇江途中经过采石矶所作,可以想像当时他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色时的感受是如何深刻和震撼的。 而在《宋史·孝宗本纪》的政治背景下,这首词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当时金人入侵南宋领土,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首词中的壮美景象和激昂情感,可以被视为当时南宋文化的一份回应和慰藉。 总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丰富多彩,涉及到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和记录。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一
这篇文章是对《采石矶峨眉亭》的赏析。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渲染,展示了当时采石矶峨眉亭的景象和历史背景。 在诗歌的上片中,作者采用于动写静手法,通过随步换形和边走边看的方式,描绘了采石矶和峨眉亭的壮美景象。作者借助采石矶和峨眉亭的高低起伏,形成了一种立体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描写采石矶时,作者用“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来形容这座山峰的高大和雄伟;而在描写峨眉亭时,作者又用“悬崖千尺,直逼江渚”来强调这个地方的险峻。通过这种巧妙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 在下片中,作者进一步融入情感,把自己的愁和恨融入到景色之中。他描述了暮潮风正急的氛围,通过这种生动的描写,展现出当时的紧张和不安。同时,作者听到塞笛的声音,暗示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感触。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其中包括1161年虞允文大败金兵的战役。这种历史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庄严和厚重。 最后,在诗歌的结尾处,作者用“谪仙”、“青山”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岁月和故土的思念之情。这种感怀渲染了整篇诗歌,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采石矶峨眉亭的景色的喜爱和赞美,还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回忆。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渲染,让读者领略到了采石矶峨眉亭的奇妙景象,也传递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份诗性的游记,带我们领略了这个曾经辉煌的旅游胜地。 赏析一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主要是对诗歌《采石矶峨眉亭》的相关背景和注释进行了介绍。 首先,诗歌作者为佚名,描写的地点是采石矶和峨眉亭。采石矶位于安徽当涂县西北的牛渚山下,是一块在江中突出的石头。而峨眉亭建在绝壁上,这里的形势十分雄伟壮观,被称作“天门两山对立,望之若峨眉然”。 诗歌描述了长江两岸对峙的梁山,用两蛾凝黛来比喻美人的眉毛。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绘成含愁凝恨的样子,因此诗中的两蛾凝黛也有些忧伤的情感。而当诗人听到塞笛的声音时,暗示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感触。塞笛指边笛,是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当时采石矶就是边防的军事重镇。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其中包括1161年虞允文大败金兵的战役。 谪仙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他晚年居住在当涂,并且死在那里。青山是指在当涂东南,山北麓有李白墓。因此,诗歌中的“绿水青山”也可以理解为对李白的怀念和纪念。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渲染,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当时采石矶峨眉亭的景象和历史背景。 注释详情»


韩元吉简介: 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于1118年出生在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或许昌(今属河南)的一个汉族家庭。据史书记载,韩元吉幼时聪明好学,有才华和文学造诣。 韩元吉的词作风格清新自然、情趣悠远,善于抒发山林间的游赏感受和内心的感慨。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柳梢青》、《贺新郎》等。其中,《柳梢青》中“云淡秋深”一句被誉为南宋词中的经典名句。韩元吉的文学成就使他被誉为“南涧词派”的代表人物。 韩元吉的词作品集结成《涧泉集》,并留下有《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著作。据史书记载,韩元吉去世于绍熙五年(1188年),享年70岁。 韩元吉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被收入了《全宋词》等文集中。他被誉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