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译文及注释:
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
从琐闼因病来到祠堂。
卜居青墩。
在青墩卜定了居所。
立秋后三日行,
在立秋后的第三天出发,
舟之前后,
船在前面,后面,
如朝霞相映,
像朝霞一样绚烂耀眼,
望之不断也。
一直望不到尽头。
以长短句记之。
以上是以长短句的形式记录的。
注释:
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琐闼,指官员的住所。奉祠,指祭祀祖先。病夫因病得来游:指诗人因病而来到此地游玩。平度荷花去:指船行经过平度地区的荷花池塘。满川微雨、洗新秋:形容秋天的雨水轻柔细密,洗涤了大地,使秋天更加清新。长恨拿舟晚:指诗人往年因种种原因而错过了观赏荷花的最佳时机。青墩:指青墩山,位于杭州西湖南岸,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形容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沿途景色美丽,花草繁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西洲曲·长相思》是一首以“长相思”为主题的词作。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兼政治家陈与义所作,它展现了作者心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词作开篇,陈与义即借用典故,引出长相思的主题。他通过比喻自然界万物都有依依惜别之情,如夜明珠离于海,芙蓉带雨同于梦,将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其更加深刻动人。接着,他用“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一经典句式,表达了对灵魂互相相通、彼此珍视的期盼和祈愿。
在词的后半部分,陈与义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留恋之情。他描述了故乡山水秀丽、四季变幻的美景,并通过写荷花来表现出自己对乡土生活、对家园的眷恋之情。此外,在描绘故乡美景之余,陈与义也提及了国家艰难的局面,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和思考。
整首词在情感表达、意境描写和语言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深刻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未来不确定的忧虑和期盼。这首词以自然景物赋予人物形象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赏析详情»
陈与义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也擅长填词。他的词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他的代表作有《客中行》,《渔家傲》等。 关于陈与义的出生和死亡时间,历史记载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记录。他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逝世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享年约48岁。著有《简斋集》,成为后世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