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译文及注释: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在这里地道通向巴陵北,天山弱水流向东方。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我们相对望着,相隔万余里,却共同依靠着同一支旅行的帐篷。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细雨中我悲叹着王粲的离别,清酒杯中别离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裴回听到夜鹤的叫声,怅然若失地等待着秋天的归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我们的亲人在胡地和秦外,我们却身处在风尘弥漫的关塞之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唯有剑锋还在,我们的气息化作了虹彩般的光芒。
注释:
地道:指地势险要的道路。
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北:指北方。
天山:传说中的一条河流,流经今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弱水:指天山的一条支流。
东:指东方。
相看:相望。
万馀里:数千里。
共倚:一同依靠。
一征蓬:一根旅行用的竹杖。
零雨:细雨。
王粲:东晋文学家,擅长诗歌。
清尊:指酒杯。
孔融:东汉文学家,擅长诗歌。
裴回:东晋文学家,擅长诗歌。
夜鹤:夜间飞翔的鹤。
怅望:感慨地望着。
待秋鸿:等待秋天飞来的大雁。
骨肉:指亲人。
胡秦:指北方的胡人和秦人。
外:指边远地区。
风尘:指行军的辛苦。
关塞:指边境关口和要塞。
唯馀:只剩下。
剑锋:指剑的刃。
耿耿:形容心中的激荡。
气成虹:形容剑锋上的气势如虹。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将会对初唐五言排律中的“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这首诗进行评析。这首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杰出代表,常常被诗论家所称誉。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曾评价道:“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郎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可以看出这首诗在当时的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盛唐诗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首诗开头就以地天为境,写出了广阔辽阔的天地景象。在这样的意境之下,作者使用“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的方式将自己周围的环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想到的不仅仅是地理景观,也包含着这个时代的风貌与历史。此外,诗中的起句也顺应了排律的规则,起句雄浑有力,文气磅礴。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和友人的故事为线索,抒发出了怀才不遇、即将离别的愤懑之情。诗中的“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两句诗,将自己置身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境之中,表达了对王粲和孔融的悲伤、敬仰以及对世态炎凉的不满。这些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读来让人百感交集。
总之,“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这首诗,在初唐五言排律诗中属于佼佼者,被后人不断传颂赞美。诗中的起句雄浑有力,具有鲜明个性;其次是诗中的意境深远广阔,刻画了当时的地貌和历史风貌;最后,作者通过自己和友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世态的感悟和对情感的体察,反映了当时诗人的审美趣味和思想风貌。
鉴赏详情»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生卒年史无明载。他是唐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的望族家庭。卢照邻曾为王府典签,后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他的文学成就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被世人誉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在文学上尤其擅长诗歌和骈文创作,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被世人传颂不绝。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和政治动荡的关注,同时也探索了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现存卢照邻的诗文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以及明代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并被誉为经典。至今,“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佳句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