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闺院宇,柳絮飘香雪。帘幕轻寒雨乍歇,东风落花迷粉蝶。芍药初开,海棠才谢。
【幺】柔肠脉脉,新愁千万叠。偶记年前人乍别,秦台玉箫声断绝。雁底关河,马头明月。
【降黄龙衮】鳞鸿无个,锦笺慵写。腕松金,肌削玉,罗衣宽彻。泪痕淹破,胭脂双颊。宝鉴愁临,翠钿羞贴。
【幺】等闲辜负,好天良夜。玉炉中,银台上,香消烛灭。凤帏冷落,鸳衾虚设,玉笋频搓,绣鞋重攧。
【出队子】听子规啼血,又西楼角韵咽。半帘花影自横斜,画檐间丁当风弄铁,纱帘外琅玕敲瘦节。
【幺】铜壶玉漏催凄切,正更阑人静也。金闺潇洒转伤嗟,莲步轻移呼侍妾:"把香桌儿安排打快些。"
【神仗儿煞】深沉院舍,蟾光皎洁。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爇。伽伽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早圆备者!"
译文及注释:
春天的闺房院落,柳絮飘飘,像雪花一样。帘幕轻轻摇晃,寒雨时而停歇,东风吹落花瓣,迷惑了粉色的蝴蝶。芍药刚开,海棠已经凋谢。
柔情似水的心思,新的忧愁千万重叠。偶然想起年前的离别,秦台上的玉箫声已经断绝。雁底关河,马头下明月。
鳞鸿飞舞,锦笺懒得写。手腕上佩戴着金镯,肌肤如玉,罗衣宽松。泪痕淹没了纸张,胭脂染红了双颊。宝鉴中的愁容,翠钿羞怯地贴在额头上。
不经意间辜负了好天良夜。玉炉中的香火熄灭,银台上的蜡烛烧尽。凤帏冷落,鸳衾虚设,玉笋频频搓动,绣鞋重重攥紧。
听着子规啼血,又听到西楼角的悲鸣。半拉花影斜斜地横在帘子上,画檐间的丁当声像风铃一样响起,纱帘外的琅玕敲打着瘦弱的节拍。
铜壶和玉漏的声音催促着时间的流逝,夜更深了,人们都已经安静下来。金闺里的女子轻盈地转动着身姿,却又带着伤感。她轻声呼唤侍女:把香桌儿安排好,快一点。
深沉的院子里,月光皎洁。女子们整齐地穿着霓裳,点燃了名贵的香料。她们虔诚地跪拜,频频祷告:不求富贵豪华,只愿夫妻早日团圆!
注释:
春闺院宇:指春天的女子闺房。
柳絮飘香雪:春天柳树上的绒毛像雪花一样飘落。
帘幕轻寒雨乍歇:窗帘轻轻摇动,寒雨停歇。
东风落花迷粉蝶:春天的东风吹落花瓣,迷惑了飞舞的蝴蝶。
芍药初开:芍药花刚刚开放。
海棠才谢:海棠花已经凋谢。
柔肠脉脉:形容女子深情款款的样子。
新愁千万叠:形容心中的忧愁重重叠叠。
秦台玉箫声断绝:指古代的秦台,玉箫声停止了,表示别离之情。
雁底关河,马头明月:指古代的关河和明月,表示离别之情。
鳞鸿无个:形容女子的美貌如鸿鱼一样无法形容。
锦笺慵写:形容女子懒得写信。
腕松金,肌削玉:形容女子手腕纤细,皮肤白皙。
罗衣宽彻:形容女子穿着宽松的罗衣。
泪痕淹破,胭脂双颊:形容女子因为离别而流泪,胭脂花粉沾在双颊上。
宝鉴愁临,翠钿羞贴:形容女子因为思念而愁苦,翠钿头饰低垂。
玉炉中,银台上,香消烛灭:形容女子独自一人,烛光渐渐熄灭。
凤帏冷落,鸳衾虚设:形容女子的床帏空荡,鸳鸯被空置。
玉笋频搓,绣鞋重攧:形容女子因为思念而焦躁不安,频繁搓玉笋,攥紧绣鞋。
听子规啼血:指子规鸟因为思念而哭泣,形容离别之情。
又西楼角韵咽:指西楼角上的声音哽咽,形容离别之情。
半帘花影自横斜:窗帘上的花影斜斜横在上面。
画檐间丁当风弄铁:画檐上的铁片被风吹动,发出丁当声。
纱帘外琅玕敲瘦节:纱帘外的琅玕敲打着瘦弱的竹节。
铜壶玉漏催凄切:指时间的流逝,铜壶和玉漏的声音催促着人。
正更阑人静也:指夜深人静,没有声音。
金闺潇洒转伤嗟:指女子在金闺中自由自在地转动,但内心却感到伤感。
莲步轻移呼侍妾:把香桌儿安排打快些。:女子轻盈地走动,叫侍女快点安排香炉。
深沉院舍,蟾光皎洁:指深深的院子里,月光明亮。
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爇:女子整理好衣裳,点燃名贵的香。
伽伽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早圆备者!:女子祈求夫妻早日团圆,不求富贵豪华。
译文及注释详情»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揭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