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译文及注释: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
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
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
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
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
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
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
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通:通达,了解;泛咏:广泛吟咏;已侑:已经有了;金卮:金杯。
辨:辨别,区分;四时:春夏秋冬;各言:各自表达;未劳:未用到;檀板:檀木制成的琴板。
晦朔:阴晦的月亮;取:取用;盈阙:满月;寒暑:寒冷和炎热;盖资:供给。
群动:万物活动;息:停止;忙者:忙碌的人;闲:闲适;观光台:观赏台。
众景:各种景色;生:产生;悲者:悲伤的人;笑:欢笑;窥影:窥视影子;杯中:杯中。
饮阑:喝到杯底;梦觉:醒来;斜月:斜挂的月亮;得其情:领会其意。
望重:仰望高处;意新:新的意境;初月:新月;致其事:表达其中的意思。
是宜:应该;擅有:熟练掌握;六义:六种意境;离:分离;七章:七篇诗章;尽入:全部融入;歌声:歌曲;共资:共同构成;一笑:一片欢笑。
注释:
通一月而泛咏:通指贯穿,一月指整个月份,泛咏指广泛吟咏。表示诗歌内容贯穿整个月份,广泛吟咏各种主题。
已侑金卮:已侑指已经有了,金卮指金酒器。表示已经有了金酒器,暗示作者已经有了足够的酒来陶冶情操。
辨四时而各言:辨指辨别,四时指春夏秋冬,各言指各自表达。表示诗歌辨别四季,各自表达不同的意境。
未劳檀板:未劳指未经过劳作,檀板指琴瑟。表示诗歌没有经过劳作,没有使用琴瑟等乐器。
晦朔乃取于盈阙:晦朔指月亮的阴晦和朔望,取于盈阙指从满月到朔望。表示诗歌的灵感来自于月亮从满月到朔望的变化。
寒暑盖资其往来:寒暑指冬夏季节,盖资指覆盖,往来指交替。表示诗歌的内容涵盖了冬夏季节的交替。
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群动息指万物安静,忙者闲指忙碌的人变得闲散。观光台上指在高处观看景色。表示在万物安静时,忙碌的人变得闲散,可以在高处观赏景色。
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众景生指各种景色的出现,悲者笑指悲伤的人变得开心。窥影杯中指通过杯中的倒影来观察景色。表示各种景色的出现让悲伤的人变得开心,可以通过杯中的倒影来观察景色。
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饮阑指喝酒到深夜,梦觉指醒来。斜月得其情指斜月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表示喝酒到深夜后醒来,斜月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望重意新指期待新的意境,初月致其事指初月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意境。表示期待新的意境,初月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意境。
是宜擅有六义:是指这首诗适宜具备六种意义。
离为七章:离指离合,七章指七个章节。表示这首诗分为七个章节,表达了离合的意境。
尽入歌声:尽入指全部包含,歌声指歌曲。表示这首诗的内容全部包含在歌曲中。
共资一笑:共资指共同引起,一笑指一次笑声。表示这首诗能够共同引起一次笑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裳简介: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出生于福建南平延平。在元丰五年(1082年)考取进士第一名,后来历任官至端明殿学士。他在文学上的创作和成就备受赞誉,在北宋文坛上有着很高的声望。 黄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尤其以其词作见长,语言风格华丽,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他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等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减字木兰花》一词,广受欢迎并流传至今。 黄裳一生多次被任命为官,而且有不少卓越的政绩,他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之一。他的卒后被追赠少傅,以示对他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