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重九和彦时兄)》拼音译文赏析

  • wàng
    hǎi
    cháo
    chóng
    jiǔ
    yàn
    shí
    xiōng
  • [
    sòng
    ]
    wáng
    zhī
    dào
  • bǎo
    shān
    yān
    jīn
    miǎo
    zhū
    lián
    gāo
    juàn
    qīng
    shuāng
    fēng
    lòu
    hén
    huā
    fēng
    rén
    yán
    jīn
    chóng
    yáng
    fāng
    niǎo
    qiū
    xiāng
    gēng
    liú
    fáng
    dǒu
    gān
    shí
    zhuàn
    huáng
    guān
    líng
    kōng
    beī
    pán
    zhào
    zuò
    xǐng
    kuáng
  • liáng
    chén
    shì
    nán
    wàng
    zhèng
    shào
    nián
    yóu
    rén
    zài
    rèn
    zhuāng
    tóng
    tàn
    jīn
    chaī
    dāng
    jiǔ
    shí
    绿
    bìn
    hóng
    zhuāng
    guó
    àn
    liáng
    màn
    qíng
    suí
    shuǐ
    yuǎn
    xìng
    yún
    cháng
    yào
    shì
    zhì
    jūn
    yáo
    shùn
    qiān
    chuī
    shàng

原文: 宝山烟霁,金湖波渺,珠帘高卷清霜。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芳菊袅秋香。更榴房斗紫,柑实传黄。观阁凌空,杯盘照坐独醒狂。
良辰乐事难忘。正少年游冶,人在任庄。铜钵探题,金钗当酒,一时绿鬓红妆。故国黯凄凉。漫情随水远,兴与云长。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



译文及注释
宝山的烟雾散去,金湖的波浪微小,珠帘高卷着清霜。枫叶上有露水的痕迹,荻花在风中摇曳,人们说今天是重阳节。芳菊散发着秋天的香气。还有更多的石榴房子竞相开放,柑子的果实传递着黄色的光芒。观阁高悬在空中,杯盘照亮着独自醒来的疯狂。

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事情难以忘怀。正是年轻人在游玩,我在任庄。铜钵中探索着诗题,金钗戴在头上喝酒,一时间青丝红妆。故国变得黯淡凄凉。漫长的情感随着水流远去,兴致与云朵一样长久。如果能够成为尧舜那样的君主,千古将继续传承我的事迹。
注释:
宝山烟霁:宝山指美丽的山岳,烟霁表示烟雾散去,天空清澈。

金湖波渺:金湖指湖泊的名字,波渺表示波浪微小。

珠帘高卷清霜:珠帘指珠帘状的云彩,高卷表示高高卷起,清霜表示清澈的霜。

枫叶露痕:枫叶上有露水的痕迹。

荻花风色:荻花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人言今日重阳:人们说今天是重阳节。

芳菊袅秋香:芳菊指芳香的菊花,袅秋香表示在秋天散发出的香气。

更榴房斗紫:更榴指更加红艳的石榴,房斗紫表示房梁上挂满了紫色的石榴。

柑实传黄:柑树上的果实传递着黄色的光芒。

观阁凌空:观阁高耸入云。

杯盘照坐独醒狂:杯盘指酒杯和盘子,照坐表示照亮座位,独醒狂表示独自饮酒狂欢。

良辰乐事难忘: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事情难以忘怀。

正少年游冶:正指正值,少年游冶表示年轻人游玩嬉戏。

人在任庄:人们在任庄(地名)。

铜钵探题:铜钵指铜制的碗,探题表示探讨诗题。

金钗当酒:金钗用来当作酒杯。

一时绿鬓红妆:一时指一时之间,绿鬓表示年轻人的青丝,红妆表示妆容艳丽。

故国黯凄凉:故国指故乡,黯凄凉表示阴暗悲凉。

漫情随水远:漫情表示心情随意流动,随水远表示随着水流远去。

兴与云长:兴指情绪高涨,云长表示云彩长久存在。

要是致君尧舜:要是能够效仿尧舜这样的君主。

千古继垂裳:千古表示千年,继垂裳表示继承垂裳的传统。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之道简介: 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享年77岁。他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他与兄弟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他的著作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