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
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高适(704—765年),唐朝边塞诗人.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早年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安史之乱期间,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又担任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长于古风、乐府,论诗推崇建安风骨。其诗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与岑参并称“高岑”,又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