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孟子·告子下》是孟子的一篇著名思想文章,写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战乱纷争,各个国家都在竭力争霸、拓展领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奋发图强,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概念,提出了“仁政”的思想。他主张国君应实行“仁政”,保障人民的福利,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孟子认为,君主如果实行“仁政”,就能够保障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这正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
《孟子·告子下》以对话形式呈现,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写作风格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口味,使其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总的来说,《孟子·告子下》这篇文章是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是孟子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视,以及他对于“仁政”理念的深刻阐述。这些思想至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