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赏析

赏析
孟子及其弟子主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举了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的例子。其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被誉为《孟子》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它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在逆境中努力奋斗。这种思想基于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强调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即面对生命痛苦的困难,仍要坚定地奋斗下去,同时也是对艰苦奋斗的胜利精神的弘扬。 孟子及其弟子所强调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了他们对人类生命的一种认知和理解。他们认为,生命总是伴随着痛苦和忧患,只有在这些困难与挑战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实现人类的真正价值。因此,逆境和忧患并不是坏事,相反,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更加努力奋斗,最终获得胜利。 除了对逆境和忧患的认识外,孟子及其弟子还强调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他们认为,生命是一种体验,无论痛苦还是希望,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只有在这种生命态度的引导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总之,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们所强调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强调了人类在逆境中坚韧向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在困难中不放弃,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诗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