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拼音译文赏析

  • shēng
    yōu
    huàn
    ān
  • [
    xiān
    qín
    ]
    mèng
  • shùn
    quǎn
    zhī
    zhōng
    shuō
    bǎn
    zhù
    zhī
    jiān
    jiāo
    yán
    zhī
    zhōng
    guǎn
    shì
    sūn
    shū
    áo
    hǎi
    bǎi
    shì
  • tiān
    jiāng
    jiàng
    rèn
    shì
    rén
    xiān
    xīn
    zhì
    láo
    jīn
    è
    饿
    kōng
    shēn
    xíng
    luàn
    suǒ
    weí
    suǒ
    dòng
    xīn
    rěn
    xìng
    céng
    suǒ
    néng
    (
    shì
    rén
    zuò
    rén
    )
  • rén
    héng
    guò
    rán
    hòu
    néng
    gǎi
    kùn
    xīn
    héng
    ér
    hòu
    zuò
    zhēng
    shēng
    ér
    hòu
    jiā
    shì
    chū
    guó
    wài
    huàn
    zhě
    guó
    héng
    wáng
    rán
    hòu
    zhī
    shēng
    yōu
    huàn
    ér
    ān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及注释
舜在田间耕作中崛起,傅说在建筑中脱颖而出,胶鬲在盐铁贸易中崭露头角,管夷吾在士人中脱颖而出,孙叔敖在海上航行中成就大业,百里奚在市井中崭露头角。

因此,天将重任降于斯人,必先使其心志受苦,筋骨劳累,身体饥饿,空虚贫困,行事受挫折,以此来激发其心灵,磨砺其意志,增强其能力。

人常常犯错,只有经历困难,思虑周密,才能有所作为。言行得当,声色得体,才能被人理解。如果不懂得内外兼修,出门就会遇到危险,国家也会因此而灭亡。只有在忧患中生存,才能在安乐中死去。
注释: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君,相传他在畎亩之间耕种,勤政爱民,被尧推荐为自己的继承人。

傅说: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士,相传他在版筑之间读书学习,后来成为了尧舜时期的重要官员。

胶鬲: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士,相传他在鱼盐之间经商,后来成为了尧舜时期的重要官员。

管夷吾: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任齐国相,被誉为“管仲之后”。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相传他曾经在海上捕鱼,后来成为了楚国的重要官员。

百里奚: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夫,相传他曾经在市场上卖草鞋,后来成为了齐国的重要官员。

心志:指人的意志和决心。

筋骨:指人的身体和体力。

体肤:指人的皮肤和身体健康。

拂乱:指遭受挫折和困难。

动心忍性:指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

恒过:指人总是会犯错误。

心衡:指在做事情时要考虑周全,权衡利弊。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指人的言行举止能够反映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无法家拂士:指在家里没有学问,出门却自以为是。

无敌国外患者:指在国内没有人能够匹敌,但在国外却会遭受到外敌的侵略和威胁。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指人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但在安逸和舒适的环境中却容易失去进取心和动力。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孟子及其弟子主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举了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的例子。其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被誉为《孟子》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它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在逆境中努力奋斗。这种思想基于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强调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即面对生命痛苦的困难,仍要坚定地奋斗下去,同时也是对艰苦奋斗的胜利精神的弘扬。 孟子及其弟子所强调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了他们对人类生命的一种认知和理解。他们认为,生命总是伴随着痛苦和忧患,只有在这些困难与挑战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实现人类的真正价值。因此,逆境和忧患并不是坏事,相反,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更加努力奋斗,最终获得胜利。 除了对逆境和忧患的认识外,孟子及其弟子还强调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他们认为,生命是一种体验,无论痛苦还是希望,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只有在这种生命态度的引导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总之,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们所强调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强调了人类在逆境中坚韧向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在困难中不放弃,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赏析详情»


背景资料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间互相争斗,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局面,孟子主张“仁政”,反对以战争和武力来解决问题,提倡“制民之产”、“省刑罚、薄税敛”等政策,以改善民生。 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强调君主应该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他也反对残暴之君,认为人民有权利推翻不公正的统治者。此外,孟子还向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宣传“仁政”、“王道”,希望通过恢复原始井田制度和发展经济,使人民得到休息和发展,从而达到“黎民不饥不寒”的目标。 在历史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的民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和系统的治国理念,对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孟子思想在阶级时代具有局限性,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但是其中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因此,孟子及其弟子的理论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我们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背景资料详情»


赏析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一篇名言警句之作。这篇短文字数不多,但内容却极其深刻,论证了一个人若想成就大事,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受得住磨难,才能有所成就。文章开篇通过列举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说明成功与忧患和磨难密不可分。 孟子在文中通过排比和深入阐述,进一步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他认为,只有在风雨中成长,才能锻炼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担当大任。而安逸享乐则会导致缺乏应对逆境的能力。因此,只有经历忧患,才能在生活和事业中不断成长,才能够在灾难面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整篇文章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明了,善用排比,语言流畅,有很强的说服力。孟子用短短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启示了后人在生活和事业中应该如何面对困境和逆境。这篇短文道出的道理,不仅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三
力和挣扎,但正是通过这些挣扎和痛苦,内心的压力与挣扎逐渐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变成主动去克服问题,去改善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能力。因此,在孟子看来,人的道德观念、智慧和能力,都是在应对困难中不断提高和增强的。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过程得当,就能够不断完善自身并追求圆满的境界。同时,孟子又注重强调人的主动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在面对外在困难挑战的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虚心、勇气和毅力,去发挥自身的潜能和魅力,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己和改变环境的目的。 对于孟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思想,我们需要从实践出发,注重锻炼自身的意志和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其中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决定一个人能否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了自身的意志和能力之外,还包括外界条件、机遇等客观因素。因此,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需要在平衡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更全面地把握和处理问题。 赏析三详情»


创作背景
《孟子·告子下》是孟子的一篇著名思想文章,写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战乱纷争,各个国家都在竭力争霸、拓展领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奋发图强,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概念,提出了“仁政”的思想。他主张国君应实行“仁政”,保障人民的福利,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孟子认为,君主如果实行“仁政”,就能够保障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这正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 《孟子·告子下》以对话形式呈现,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写作风格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口味,使其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总的来说,《孟子·告子下》这篇文章是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是孟子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视,以及他对于“仁政”理念的深刻阐述。这些思想至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汉字译文为“舜在田间耕种被选用”。此处提到舜是一位农民,而他的才能被发现并且得到了利用。 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汉字译文为“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选中使用”。这说明傅说所具备的能力被发现,并得到了重视。 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汉字译文为“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推荐使用”。这里提到胶鬲是一个小商贩,但是他被看中了,因此得到了重用。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汉字译文为“管夷吾从狱卒那里获得释放,并且被任命为相”。这说明管夷吾在历经困苦之后得到了重用,成为了一名政治家。 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汉字译文为“孙叔敖隐居于滨海,但依然被选用”。这里提到孙叔敖本是隐士,但其才华不容忽视,因此得到了利用。 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汉字译文为“百里奚被选用,尽管他原本是在市场上工作”。这表明百里奚原本是一名商贩,但是他的才智让人们注意到了他,进而得到了使用。 上面列出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在历经苦难之后,人们的性格会变得更加坚强,并且发掘出那些原本不起眼的人的潜力。在一个国家中,具有执法能力和贤士辅助的君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国家会很容易灭亡。这提醒我们要热爱奋斗,不要过于安逸,这样才能成就自己,也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译文及注释详情»


文言现象
孟子及其弟子,历来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学说对中国古代与现代的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些思想观点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在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中,语言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字眼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例如,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表示增加;衡于虑,衡通“横”,表示梗塞,不顺。这些通假字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此外,孟子及其弟子还强调了动心忍性的重要性。忍通“韧”,表示坚韧。要使自己的性格坚韧,就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在生死存亡、安乐困苦的环境中保持坚韧的品质。同时,词类活用也应该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总之,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充满了智慧与启示,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文言现象详情»


孟子及其弟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