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间互相争斗,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局面,孟子主张“仁政”,反对以战争和武力来解决问题,提倡“制民之产”、“省刑罚、薄税敛”等政策,以改善民生。
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强调君主应该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他也反对残暴之君,认为人民有权利推翻不公正的统治者。此外,孟子还向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宣传“仁政”、“王道”,希望通过恢复原始井田制度和发展经济,使人民得到休息和发展,从而达到“黎民不饥不寒”的目标。
在历史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的民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和系统的治国理念,对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孟子思想在阶级时代具有局限性,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但是其中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因此,孟子及其弟子的理论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我们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