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唐朝    苏轼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江城子

唐朝    苏轼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西江月(重九)

唐朝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华清引(感旧)

唐朝    苏轼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满庭芳

唐朝    苏轼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唐朝    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

唐朝    苏轼

双溪月。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绿衣偷结。 背风迎雨流珠滑。轻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唐朝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哲理宋词三百首写景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唐朝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祝英台近

唐朝    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