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及注释: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汉字译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座落在兰溪之畔,溪水向西流去。
山下的兰芽短小,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无泥,潇潇暮雨中子规鸟啼叫。
谁说人生没有再少的机会?门前的流水仍然向西流去!不要再唱黄鸡的歌曲了,因为你已经老了。
注释:
游蕲水清泉寺:游:游览;蕲水:指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蕲春镇;清泉寺:位于蕲春镇。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兰溪:指浙江省兰溪市的兰溪江;溪水西流:指兰溪江向西流入钱塘江。
山下兰芽短浸溪:兰芽:指兰草的嫩芽;短浸:短暂地浸泡。
松间沙路净无泥:松间:指松树之间;沙路:指路上的沙子;净无泥:非常干净,没有泥土。
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形容雨声;子规:指鸟名,古代传说子规鸟会预示人的命运。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没有再次减少的可能;门前流水尚能西:指时间还在流逝;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把自己的老态唱成黄鸡的叫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此不返,人生苦短,恨意无法抹去。这种语言的力量感浓郁、意境深远,道出了人生苦短、时间宝贵的哲理。然后,词人以兰溪为喻,用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兰溪的生机勃勃,表现出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尤其是“浸”字的运用,展现出作者对细节的敏感和对生命的肯定。最后,词人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读者在逆境中追求进步和生命的美好。
总之,这篇赏析揭示了词人佚名东坡因被罗织罪名入狱后,重新回归自然,发扬乐观向上、豁达睿智的精神,表现出人生无限可能性的一首词作。作者通过自然环境的描述,借以抒发人生态度和人生哲思,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信仰。整篇文风洒脱自如,气韵流畅,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超脱的心境,令人深感赞叹。
鉴赏详情»
赏析二:
这篇赏析谈的是一首佚名词作《兰溪》,作者是黄州东的蕲水佚名。该词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苏轼被贬官黄州期间所作,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雨后景色。词人以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花为引,描绘了兰溪在雨后的清新景象。词中“浸”字形容春兰的生机勃勃,认真体察细节,将漫步溪边的沙路写得一尘不染。然而,在词末出现了萧萧暮雨和子规哀鸣,这些悲凉而真实的描写,点明了词人贬官黄州所经历的逆境和心境,令人深感同情。
然而,该词并不只是表达苦闷和忧伤,而是通过作者的一番感悟,传达了一种往前看、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词人从兰溪的水流中汲取灵感,认为就像溪水尚能西流,人也应该珍惜时间、振奋精神,不应消沉和绝望。此处,词人借用了白居易的《醉歌》中“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这句诗句,用细节和视觉形象来营造对生命的肯定和追求。整首词作在表达生命信仰、强调活力的同时,也充满了词人的豁达和睿智。
总之,该词作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兰溪春雨后的景色,反映出词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写作风格。然而,词人并未止步于描绘自然景观,而是通过细节和逆境中的体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彰显了他的豁达和深邃。这种立足于生命本质的精神,将深深感染读者,令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仰。
赏析二详情»
赏析四:
这篇赏析谈的是一首佚名词作《兰草》,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任黄州的逆境时期,然而却表现出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该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以春日初开的兰草与洁净的小径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以子规哀鸣落幕,带有几分伤感。下阕则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机会,不要过于悲哀岁月的流逝。这首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的达观态度和积极精神,令人感叹不已。
在词作的上半阕中,作者以春日兰草初发、小径清洁等细节描绘了自然界充满生机的景象,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然而,在结句处却转折出现了杜鹃的哀鸣,子规的啼声,增添了几分忧伤、凄美的色彩,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思考。下阕则笔锋一转,作者提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主题,呼吁人们珍惜时间、积极生活,不要过于消沉和悲哀,这种达观和乐观的态度令人深思。
在该词作中,尽管词人因“乌台诗案”遭受了打击,但他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反映出了他对生命的肯定和追求,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此外,词人的辞藻简洁朴实,但富含哲理和情感,整首词洋溢着一种智慧和力量,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
总之,该词作充满了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精神,尽管作者处于逆境,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引领着读者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赏析四详情»
赏析三:
赏析三:解读佚名《兰溪小雨》
《兰溪小雨》是一首表现南方初春的小令,作者佚名。此词以雨水、杜宇、黄昏、青色天际等寒凉凄迷的意象为基础,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与意义。作者在抒写自然景物时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反而赋予它们清新爽朗之美,展示出苏轼通透旷达的精神风貌。这首小令的结构上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写雨中山间之美,下阕则为抒发情感。
词的上半阕以细雨蒙蒙作为背景,描写兰芽茁壮成长,松林沙路被雨水冲刷得洁净,清亮的杜鹃在雨中啼叫。作者将凄凉的雨水和杜宇的哭泣抛开,用兰芽茁壮、沙路洁净、杜鹃清亮等生机勃勃的意象展示出春天的活力。苏轼超然物外,品尝自然的真实,因此直观地观察到生命力的充沛和活泼。
下阕写出作者的感受,通过“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比喻,引出人们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中浮沉不定的遭遇。苏轼在此表现出他深邃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洞察力。不管是兰芽、杜鹃还是岁月的流逝,都是不可阻挡的自然力量。因此,作者号召人们应该把握当下,珍惜时间,好好生活,顺应自然,养生保健。
总体来说,苏轼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刻而准确地刻画出了春天的风景,展现出他宁静的情感与博大的胸怀。这首小令充满了清新素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
赏析三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佚名小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即日螺师店。苏轼买了田地在那里,但因病得不到治疗,于是听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去求医。庞安常治好了苏轼的病,他们一起游览清泉寺,而这首佚名小词就在此时创作出来。
蕲水是县名,是今天的湖北浠水县,距离黄州并不远。清泉寺位于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在这里游览时,目睹了山下溪水、兰草幼芽、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以及杜鹃在雨中啼叫的景象。他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这些自然景物,并深入探讨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这首小词以其细腻入微的情感和理性平衡点的把握,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总之,这首佚名小词的创作背景不仅有着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到黄州的历史背景,还有着他与当地人的交往经历,以及游览清泉寺所见的自然景物带来的人生感悟。所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小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一:
苏轼写的这篇文章,是对一首佚名小词的赏析。作者详细描述了小词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致,并深入探讨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文章的上半部分,主要是对清泉寺的游览所见的景致进行了描写。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将山下溪水、兰草幼芽、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以及杜鹃在雨中啼叫的情形描绘得入木三分。同时,他也从细节之处点明了这些景物对于作者的心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例如,作者提到兰草始出芽头,虽然芽头“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这恰好道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而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却并未带给作者任何的愁思忧想,反而使他体味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文章的下半部分,作者则通过“溪水西流”的景象,发出了深刻的感慨和思考。他引用了汉代《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表达出江水东流不返的自然规律和人生无常的哀婉之情。同样,他也提到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让人深感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对于时光的匆匆流逝而产生的一丝思考。
总体来看,苏轼在这篇文章中,用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的感悟密切结合,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情感和理性的平衡点。在这篇文章中,他表现出了对自然之美的痴迷和对人生之短暂的警醒,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放眼未来,不断拥抱生命和追求幸福。
赏析一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清泉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汀泗桥镇南山,是一座古老的佛寺。
兰溪:位于清泉寺附近的一条小溪。
幼芽:指刚成长出来的嫩芽。
布谷鸟:一种常见的林鸟,又称为五音鸟。其叫声如同悦耳的琴音,被誉为“山林乐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