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拼音译文赏析

  • líng
    guān
    beǐ
    féng
    rén
    guī
    yáng
  • [
    táng
    ]
    liú
    cháng
    qīng
  • féng
    jūn
    líng
    xiàng
    sāng
    qián
  • chǔ
    guó
    cāng
    shān
    yōu
    zhōu
    bái
    hán
  • chéng
    chí
    bǎi
    zhàn
    hòu
    jiù
    jiā
    cán
  • chù
    chù
    péng
    hāo
    biàn
    guī
    rén
    yǎn
    leì
    kàn

原文: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译文及注释
逢遇君子于穆陵路,独自一马向桑乾前进。
楚国的苍山古老而高大,幽州的白日寒冷而清澈。
城池经历了百战之后,老人们的家庭几乎都残破不堪。
到处都是蓬草遍地,回家的人们掩着泪水看着这一切。
注释:
逢君:遇见贵人。
穆陵路:指穆陵,即汉武帝墓所在地,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匹马:单独一匹马。
桑乾: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楚国苍山:指楚国的苍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幽州白日寒:幽州指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白日寒指白天也很冷。
城池百战后:指战乱频繁,城池多次遭受攻击。
耆旧几家残:耆旧指老年人,几家残指只剩下几户人家。
蓬蒿:野草。
归人:指逃难归来的人。
掩泪看:含有悲伤之意,表示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禁流泪。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首诗《与友人别》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所作。该诗以穆陵关为背景,刻画了唐代末期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形象。 在诗中,刘长卿遇到了一位急切北返渔阳的行客,两人交谈之际,诗人倾吐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心,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乱所带来的痛楚以及对于百姓疾苦的关注。这首诗揭露了当时国家内外的混乱局面,表现出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和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 该诗的写作手法相当精湛,首联就点明了相逢地点和行客的去向,将桑乾河与渔阳郡治联系起来,将南北之间的距离和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次联则借山水和季节的更替,暗示了当时国亡民瘁的形势以及作者对于归乡客人的关切之情。最后两联则以寄托思想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虑和社会问题的反思,用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和思考。 总之,《与友人别》这首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抒发了民族情感的热情,推崇了自由、平等、正义和人道精神。这篇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还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唐诗佳作。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中刘长卿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悲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秋词》和《望洞庭湖赋》。 在唐朝中后期,国家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安史之乱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战火纷飞,朝政腐败,国力衰弱,民不聊生。刘长卿当时担任过多个职务,其中包括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等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写下了《与友人别》这首诗。 据记载,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当时刘长卿正在穆陵关附近行路。这里曾经是古长城的控制口岸,也是唐朝中后期边防要地。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行客,行客急切北返渔阳,即治今天津蓟县的地方。刘长卿向行客倾诉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心,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乱所带来的痛楚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这首诗把握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写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愤。刘长卿在文中美妙地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民生状况和社会风貌,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抒发民族情感的热情。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与(yǔ)你相逢(fēng)在穆陵关(mù líng guān)的路上,你只身匹(pī)马就要返回桑乾(sāng qián)。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qī hán)。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注释: 穆陵关:指位于今陕西省眉县和华县交界处的古长城口岸。 桑乾:地名,位于今甘肃省秦安县东部。 楚国:指现今湖南省一带。 幽州:指今河北省中北部地区。 青山苍翠古老:表示楚国的山川景色绿意盎然,历史悠久。 太阳凄寒:写出幽州冬天的寒冷和萧索。 残垣断壁蓬蒿遍野:描绘了战乱后城市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于战乱带来的深深伤痛。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长卿简介
唐朝 诗人刘长卿的照片

刘长卿(726年-790年),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诗人。